本报记者 张翼
本报通讯员 李佳 庄静 陈晓燕
今年4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中小学,发现虽然劳动课的课程获得“转正”,学校的课程设置也达到标准,但如何开展相应的后续工作,仍然显得任重道远。
记者在我市部分中小学新学期的课表上看到,各校每周都排出了一节独立的劳动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家中小学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劳动课。
新学期报到当天,镇江市京口中学就开展了学生们的劳动课:校园内除草、制作工艺品等。同样,学府路小学、香江花城小学等也通过让学生打扫校园、种植蔬菜和花卉的方式,来进行劳动技能的锻炼;江科大附小以蚕文化为劳动校本课程,编写了劳动校本教材——《小创客探秘蚕宝宝》,根据不同年级,制订不同的劳动学习计划;在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学校专门开辟了“青青柳园”种植园,另外把教室和校园的一部分区域分给班级作为保洁区,设置劳动岗位。
但是,对于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不少家长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市民刘女士的儿子今年初二,她表示,“在我的学生时代,劳动课基本就是开学后去操场除草,放假前擦玻璃,没有什么太多内容。现在虽然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我很担心最终流于形式,并且形式单一,变成机械的‘打扫卫生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课程独立,但各校在开展劳动课时,仍面临不同程度的实际困难。由于大学里没有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因此没有与劳动课程相对应的老师。目前,各校的劳动课老师基本都是由另外学科的老师兼任。不少学校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劳动课设置独立课程,劳动课任课老师短缺这一问题势必会逐渐出现。
此外,缺乏劳动课的活动场地,也是大批学校出现的困难。采访中,不少学校反映由于经费、校园规模等问题,并没有专门的劳动教室,因此烹饪、家电维护等项目的学习,只能限于口头讲授,不能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即使布置学生回家实践,效果也远达不到预期。不仅如此,即使具备相关条件,如果进行烹饪、家电维护等劳动课项目的现场练习,其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少学校比较担心的问题。
目前,虽然劳动课已正式成为独立课程,但如何有效落地、解决好劳动课的软硬件问题、让其真正达到教育目的,仍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