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5日
第08版:法治周刊

法律援助“五类案件”引发关注我市司法机关履职担当为群众排忧解难

本报通讯员 姚文娟 蔡登科

本报记者 张驰川

法律援助不仅是困难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司法机关完善法治建设,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昨天,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法律援助中涉及的“五类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进一步落实江苏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援助“五类案件”办理的工作统一部署,镇江市司法局以办好“五类案件”作为纾民困、解民忧的重要抓手,动员全市上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履职担当。

全方位闭环管理常态化

据了解,市司法局在办理“五类案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事前讨论-事中督导-事后回访”的全方位闭环管理模式。加强事前讨论,集中研判案情。第一时间分析研判案情,研究内容既包括证据材料、案件事实和程序要求,也包括是否需要申请法院保全材料等;研究确定符合援助条件后当即受理,并指派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办理,帮助受援人合理维权。

加强事中跟踪,强化横向联系。案件办理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办案单位联系,密切关注案件发展动态;加强与办案律师的联系,压实承办律师及其所在事务所责任,督促办案律师切实履职尽责;加强与受援人的沟通协调,及时安抚受援人情绪,尽量调解结案,实现调解息讼。

加强事后回访,跟踪案件走向。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案件“回头看”机制,常态化开展受援人回访活动,了解受援人对办案律师的满意程度,并以此作为考核律师工作实效的重要指标,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第一考核标准;跟踪关注案件裁决执行情况,帮助受援人申请强制执行,必要时代理受援人完成执行程序,打通维权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

据了解,在办理“五类案件”的过程中,目前存在一些难点,主要集中在群体性追索劳动报酬案件等。这类案件举证难度大、涉及人数多、案件执行存在较大风险,需要慎之又慎,市司法局多措施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

要求充分沟通分析案情,要求承办律师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在与当事人谈话过程中充分沟通案情,分析案件证据和风险,沟通案件代理方案或辩护意见,让当事人对案件结果有合理的心理预期,有调解意愿的力促达成和解。承办律师在办理“五类案件”过程中,如遇有重要问题和需协调解决的紧急事项等,要及时向法律援助中心和所在律所报告。针对5人以上的集体案件,承办律师的代理和辩护意见应经过所在律所集体研究,相关意见报法律援助中心备案,案情特别复杂的,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对于案件中的特殊困难群体主张民事权益的,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对接检察机关,帮助当事人申请,检察机关通过提供法律咨询、调取相关证据、出庭发表支持起诉意见等方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涉企案件中有劳动争议的,建议当事人尽量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结案,鼓励劳动者与企业共渡难关,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真实、自主意愿。

成效突出彰显公平正义

据了解,今年1至8月,全市共办理“五类案件”75件,其中民事行政案件中涉及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可能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案件11件;5人以上群体性案件43件,涉及893人,涉及金额500.4万元;刑事案件中涉众型犯罪案件20件;办理难度大,一旦办理不当或者就案办案,可能产生次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案件1件。全市司法机关对“五类案件”的办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司法机关将持续规范“五类案件”的办理,常态化确立“事前讨论-事中督导-事后回访”的全方位闭环管理模式,对于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群体性案件,争取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每一起事件中感受到政府关怀,在每一项服务中感受到民生温暖。

相关链接

五类案件有哪些?

1、涉及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可能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案件;

2、5人以上涉及群体性纠纷案件;

3、办理难度大,一旦办理不当或者就案办案,可能产生次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案件;

4、已经引发负面舆情或者其他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案件;

5、需要聚焦聚力办好的案件。

2022-09-15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15381.html 1 3 法律援助“五类案件”引发关注我市司法机关履职担当为群众排忧解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