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第05版:宜风瑞气新丹徒

小田变大田 粮田成良田

——丹徒高标准农田建设缘何让丰收“底气十足”

本报记者 崔宁华

本报通讯员 戴斌飞

沃野千顷,绿韵绵长。金秋时节,在丹徒区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稻谷飘香,丰收在望。

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高标准农田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丹徒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来抓落实,并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集聚资源要素,突出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了23.9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丹徒区始终坚持“规定动作高标准、自选动作创特色、品牌动作争一流”的工作标准,在水、土、田、林、路、电、技、管八个方面“做功”,以实施水利、田间配套、农业机械化等工程为首,加强田、水、土、路、林、电等综合配套建设,加快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项目建设中,本着因地制宜、择优立项原则,确保项目有利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群众增收致富,有利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加大农田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出台农田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力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建设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水利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规模开发,整体推进,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粮田和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建设高标准粮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不仅能方便农民种植,还能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丹徒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冯建华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粮食高产稳产、夯实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建成后能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三五”期间,丹徒区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累计新建或改建泵站117座,新建硬化渠道227.17公里,新建桥涵闸3433座,埋设管道17.31公里,新建水泥路173.71公里,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粮食产能亩均提高150公斤左右。

进入“十四五”后,丹徒区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任务、标准、内容及保障措施等,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现土地和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交通不便、高低不平、遇雨便涝、遇晴则旱的“望天田”,都变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沟、渠、桥、涵、闸配套齐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据介绍,2021年度,丹徒区共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4625万元,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建成节制闸139座、渠道38.4公里、水泥路40.24公里、拦河坝9座、排灌站16座、涵洞2174座及其他小型水利建筑物373座,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畅通、生态文明、宜于农机耕作”的高效农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冯建华以高桥镇今年新增0.3万亩高标准农田为例,计算了一笔效益账: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该镇水稻产量有望增加约24万公斤,小麦产量增加约15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约90.6万元,效益显著。

2022-09-13 ——丹徒高标准农田建设缘何让丰收“底气十足”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15094.html 1 3 小田变大田 粮田成良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