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宁华
自从退休回村定居,一生从医的何凝香就成了村民家门口的“保健医生”,不仅不收诊费,还随喊随到。她几次推掉私立医院的高薪聘请,当记者问她“图什么”的时候,年近70岁的何凝香说:“人生岁暮,我想为家乡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烈士后人 家风有承
1953年12月,何凝香出生于丹徒区上党镇其一村。其一村是以革命烈士何其一名字命名的村庄。何凝香正是烈士何其一的侄女。
何凝香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就喜欢听奶奶讲三伯何其一的革命故事,接受了生动的家庭革命教育。遇到任何困难,她都以先烈们不怕牺牲、不惧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激励自己,始终自觉以烈士后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何凝香16岁时被推荐当村里的“赤脚医生”,用“一根针、一把草”行医治病。从医的第一天,她在学习簿上写下了一句话勉励自己:要做一名有德行的医生。
不久,何凝香因工作勤勉、好学上进,被送往正规医院脱产学习,成长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此后,她被分配到当时的上会乡卫生院工作。十余年间,当地85%以上的新生儿由她接生,人数近万。1989年至2009年,何凝香先后调至原丹徒县医院分院、丹徒区妇幼保健所工作,直至退休。从医40年,她救治患者无数。
根在乡村 情系乡民
2018年,何凝香和老伴回到出生地其一村定居。当她看到村里很多“空巢老人”寻医问药不便,就主动拿起放下经年的药箱,每逢周一上午准时到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家中义诊,至今已有4年。其间,有多家私立医院高薪聘请她“出山”,都被她婉言谢绝。
除了开展上门服务外,为了让更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少跑腿”,何凝香选择村里三个不同位置的杂货店作为固定“行医点”,自己携带血压计、血糖仪等在店中“坐诊”,为村民们免费测量血压和血糖、解答患者的疑问。针对一些患者表现出来的不良症状,她及时提醒他们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目前,何凝香每周义务工作4天,定期在她这里进行检查的慢性病患者达到80多人。
2021年,何凝香在行医过程中不慎跌倒骨折。在家休养的3个月里,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前来看望。看着质朴善良的乡亲们这么关心自己,何凝香流下感动的泪水。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愧对乡亲们的厚爱。”骨折治愈,还在医嘱休息阶段的她就迫不及待地背上了小药箱,出现在她的“行医点”里。
热心公益 乐于奉献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何凝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和丈夫找到村委会,主动要求领取任务。考虑到他们夫妻俩岁数较大,村委会婉拒了他们的请求。何凝香听说村里防疫物资短缺,立即回家召集亲朋好友筹集物资,很快价值万元的一批防控物资送到了村委会,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定居其一村的4年里,何凝香夫妇从不缺席村里的公益活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丈夫何小牛经常到村里的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去帮忙。村里开展助学活动,夫妻俩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他们用生活中平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人间大爱,赢得了全村人的敬重。2021年,何凝香家庭获得镇江市“最美家庭”称号。2022年,何凝香被评为第二季度“镇江好人(大爱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