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史珂
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良好态势,“镇麦15”亩单产达576.1公斤,创长江以南最高亩单产记录;截至6月底,全市招引项目协议资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7.73%;已开工项目率达98.4%;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乡镇19个(其中省级示范乡镇7个),32个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工作……
上半年,全市“三农”条线于疫情突发“考验”、内外环境“挤压”的不利局面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争出了“三农”发展的合格成绩单,跑出了全面乡村振兴的靓丽上扬线,更亮出了镇江全面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坚定决心和勇毅姿态。
粮食安全底线守得更牢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是镇江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三农”条线履行的应尽之责,时代重托。
上半年,“丰产又丰收”是定义今年夏粮特别是小麦的最好词汇。从数据上看,今年实现全市夏粮面积73.55万亩(其中小麦面积71.00万亩),较上年同期增1.35万亩(其中小麦增加1.32万亩),增幅1.87%;夏粮总产25.04万吨,较上年增产0.72万吨,增长2.94%;小麦单产345.56公斤,较上年增加3.63公斤,增幅1.06%;小麦平均收购价1.45-1.5元/斤,“四增”的成绩单足以将粮食安全这根底线牢牢绷住。
粮袋子越发饱满,菜篮子也拎得更稳。1-6月份,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21.23万亩、蔬菜总产量50.1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635亩、13428吨。同时,生猪生产恢复工作也在平稳展开,根据业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生猪存栏23.3万头(同比增加1.3%)。全市7家万头猪场生猪能繁母猪存栏1.8万头,占全市能繁母猪存栏比例超过60%。
产业振兴发条上得更足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既是响应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的应为之举,也是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必答之题。
从项目招引来看,截至6月底,全市上报总投资0.1亿元及以上项目5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0%;全市完成实际投资19.4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3%。从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来看,截至6月底,全市已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年度完成投资30.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3.46%。
除了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激活农村存量资源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6月份,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场交易成交共4756个,交易农村集体资产80.18万平方米,土地规模流转5.27万亩,成交金额3.78亿元,溢价508.9万元。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镇江新区均已开通线上交易。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全市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银监局等下发多个文件,引入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同时,定期发布融资需求,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扩面和建档评级工作,重点选取15家银行进行统计,截至6月30日,已贷款金额83960.3万元,意向贷款金额92356万元。
农村人居环境改得更好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村美人和,更是美丽乡村应有的真实状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可为之举。
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实现全覆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每日收运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约1300吨。截至6月底,全市已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乡镇19个,32个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工作,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8%,已提前完成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目标任务。
村容村貌提升是美丽乡村“蜕变”的关键。按照计划,全市每年将建成1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而今年计划新建农村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县1个,示范镇5个,示范村43个,已基本确定名单,创建按序时进度推进。
执法监管整治做得更细
作为“国之大者”,长江禁渔自2021年正式启动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不断健全长江禁捕长效机制,持续加强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执法监管工作,上半年,沿江各级渔政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849人次、执法船艇368艘次,查办涉渔行政案件264起,其中商船非法捕捞行政案3起、非法垂钓行政案251起,移送司法处理9起,协助公安部门侦破大案要案两起,清理违规网具钓具537件。
安全生产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农业条线来看,上半年,我市全面对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15条硬措施、省安委会部署的50项检查重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压紧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安全责任。
农村重点改革落得更实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12个村实施“政经分开”试点,在179个村实现“银农直连”对接。落实2022年度省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5个,共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2021年度25个扶持项目基本完成,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益共计173.3万元。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全市积极推进“六个一”挂钩机制,同时积极开展产业帮促,用好省级茅山老区补助资金。此外,积极推进消费帮促,今年上半年,完成了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农产品目录统计,并按季度进行更新;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度消费帮扶农产品采购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按照人均不低于150元的标准进行采购,目前已采购38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试点方面,全市按照省政府“涉农市(区)新增1个以上的乡镇开展试点”的要求,4个涉农市(区)共确定9个乡村开展试点。目前市级和各乡镇均已制订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