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第06版:评论

留存地名文化 留住世代乡愁

周竹生

每一个人都有“生我养我”的家乡,大者一省一市一县,小者一镇一巷一村,各种各样的地名标识。家乡的地名一辈子与自己关联,成为人们永久的心灵记忆。

地名中有文化。丹阳访仙的第四年村、第九年村,为什么叫这个村名?横塘的留雁庄、马场村这些村名都有其来历。“富贵三城束,人丁麦溪张”。丹阳三城巷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村里有三纵三横的巷道6条,路面由花岗岩条石铺设,村内有建于明代嘉庆年间的束氏宗祠,有厅堂5进35间,厢房15间,更神奇的是这个村里有完全由楠木建起的楠木大厅。新区姚桥镇华山村更是久负盛名的文化之村。“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南朝宋少帝时,南徐有一士子前往丹阳途经华山时,遇见一美貌女子,走后三天,相思而逝。临终时有言,棺木必从华山过,看上最后一眼。灵车行至该女门前,牛任凭拍打终不肯前行。女子出门唱上一曲《华山畿》,棺木应声而开,女子纵身入棺同去。时人将两人合葬,名“神女冢”。

地名中有乡愁。我们看古代文人的姓名字号,一些大名鼎鼎的文人,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孟浩然又称孟襄阳;韦应物世称韦苏州……我们可以发现,这与他们的出生地或者为官地密切相关,从根本上看都与乡愁有关。在这里乡愁包含着对出生地家乡或者工作地第二故乡的乡亲乡情刻骨铭心的记忆,饱含着对故乡日日夜夜的思念、无时无刻地牵挂,魂萦梦绕,念念不忘。乡愁是爱乡的表现、爱国的基础,乡愁人之常情,人皆有之。乡愁的出发地和归属地都是家乡,留住乡愁就是留住生我养我的家乡村落街巷,就是留存让我们回忆让我们思念的村落文化。

这些年,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乡村文化的复兴。从村名的显著标识,古色古香的村落恢复重建,到村落来历、人物故事的文化布置,乡村味文化味不断提升,这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乡村振兴实事好事。

近期经各市(区)申报推荐、部门联合会审、专家研讨论证、社会公示等程序,镇江市正式公布2022年全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首批共有镇江、萧家巷、儒里村等25个地名入选。这对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开了一个好头,做了一件有益于文化的好事。

优秀传统地名蕴藏了宝贵、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矿藏。留存了地名文化就留住了地域文化,留住了世代乡愁。

2022-07-25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06984.html 1 3 留存地名文化 留住世代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