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8日
第10版:西津渡

永远的菜铭碑

青菜碑

白菜碑

□ 曲云进

近日在读江苏省纪委组织编写的《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一书,受益良多。该书遴选了汉魏至清末200余位在江苏任职或江苏籍在外从政的贤吏,其中,明朝嘉靖年间句容县令徐九思被多次提及,特别是他画菜辅官立白菜碑的故事,广为传播。

徐九思(1495~1580年),字子慎,江西贵溪县人。他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出任应天府句容知县,在任9年。他曾在县署门前的石屏上刻画了一棵青菜并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两旁且有副对联:“方丈石墙为户屏,一丛画菜辅官箴”。他清廉勤勉,处事公正,深得民心。他离任时被百姓苦苦挽留,致使行程延迟月余。当地百姓自发为他建生祠多座,并将刻有青菜的石屏称作“菜铭碑”。在当时官场声名亦佳,被誉为“纯白之行,惠利之政,当为天下第一。”

许是我孤陋寡闻,之前对家乡历史上这位颇有政声的知县竟然知之甚少。为了一探究竟,我广泛搜集查阅相关史书方志和研究资料,发现其事迹行状多有记述,后人对菜铭碑研究褒扬的文章也多见诸报刊。

《明史·循吏传》中有徐九思正传。大明王朝有成千上万的官吏,但《明史》认可的循吏寥若晨星,正传总共载录循吏30位。徐九思传,凡近500字,所占篇幅位居前列,足可见其非同一般。所谓循吏,即为“奉职循理”之官吏,能够治理好国家和地方且抚循百姓的官员。《明史·徐九思传》主要记述了他在句容知县和工部主事、郎中任上的嘉德懿行,结尾处载:“句容民为建祠茅山。九思家居二十二年,年八十五,抱疾,抗手曰‘茅山迎我’,遂卒。”《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三亦有载:“茅山有徐(九思)、丁(宾)两公遗爱祠。”由此可见,他不仅深受句容百姓尊崇爱戴,而且他对句容山水百姓一往情深。遗憾的是,《明史·徐九思传》中未见“菜铭碑”的文字记载,但是在《乾隆句容县志》有两处载录,且较为详细。

《乾隆句容县志》卷第二·公署:“嘉靖二十五年,令徐九思于县治东隙地建‘仕优亭’三间,环以石池,今废。又于县前建石屏,画丛菜镌之,复题其上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傍曰:‘方丈石墙为户屏,一丛画菜辅官箴’。”

《乾隆句容县志》卷第七·秩官志:“徐九思,一名九经(笔者认为此处误将九思与九经视为一人),江西贵溪人。由举人为句容令。清介爱民。尝图一菜于壁上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报政将迁,民诣部遮留再三……今刻菜于石,移置县堂之西。”

可惜的是,句容县志中记载的这块菜铭碑早已无迹可寻。历史竟然如此有意思,80年后,在徐九思的故乡贵溪的邻县——江西铅山立起了一块同样内容的碑,而且还是出自一位句容人之手!据《铅山县志》载,立此碑者,为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间在铅山任知县的笪继良。此碑材料为青灰石板,长四尺,宽二尺。下方及铭文均为笪继良手书,下方为一株大白菜,上镌刻“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落款为:“万历己未仲冬谷旦,句曲笪继良勒石”。“句曲”即为句容。

笪继良,句容人,字我箴,一字抑之,号我真,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笪重光系其曾孙。1616年,笪继良到江西铅山县任县令,因勤政廉洁,爱民如子,治县有方,政绩卓著。六年后,他被擢升为赣州州牧,后又被擢升为汀州(福建长汀)知府。笪继良调离铅山后,铅山百姓深怀其恩德,集资在永平镇北彭溪桥兴建了“笪公”生祠以祭祀,供奉他的塑像,将白菜碑立于祠内。此碑现存于永平镇报本坊内。

这两块碑,一先一后,一块出自在句容任县令的江西人之手,一块出自在江西任县令的句容人之手。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一种为官之道的传承。我想,笪继良可能在句容见过徐九思的菜铭碑,更应该听说过徐九思的故事。徐九思及菜铭碑在年轻的笪继良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行文至此,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的原创者是徐九思吗?经过一番查阅资料发现,原来与这句相似的话此前早有人说过,此后更是有人沿袭采用。

清朝初年著名文人画家恽寿平曾绘一幅《蔬果园》,画中一棵水墨大白菜,画面左上角的题跋:“不可使士大夫一日不知此味 黄涪翁语”黄涪翁是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年),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其实,黄庭坚的原话是“不可使士大夫一日不知此味,不可使小民一日有此色 。”是黄庭坚本人在一幅画上的题跋。此题跋与徐九思、笪继良的菜铭碑文字虽不完全相同,但是思想一致,都是勤政爱民的精神体现。

黄庭坚之后,也有人说过相似的话,分别见之于南宋林洪所撰《山家清供》和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林洪《山家清供》“满山香”篇有句云:“昔人赞菜,有云‘可使士大夫知此味,不可使斯民有此色’,诗与文虽不同,而爱菜之意无异……”林洪,南宋晋江人,宋绍兴间(1137-1162年)进士。《鹤林玉露》卷二·论菜:“真西山论菜云:‘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余谓百姓之有此色,正缘士大夫不知此味。若自一命以上至于公卿,皆得咬菜根之人,则当必知其职分之所在矣,百姓何愁无饭吃。”罗大经,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笔记作家,约宋宁宗嘉定末(1224年)前后在世。文中的真西山是指南宋理学大师真德秀(1178—1235年)。我想,林洪所述、真德秀所论也应该是受到前辈黄庭坚的影响。

徐九思效仿先贤,以天下兴亡改善民生为己任,立菜铭碑以自警。笪继良追步循吏楷模并将其精神发扬光大。他们也因此成为后世的榜样。清代南阳知府刘拱宸就曾照着他们的样子自刻一块文字完全一样的青菜碑。据说,这块碑现存于河南南阳知府衙门内。

岁月无情,历史有幸。“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的菜铭碑,已然成为清廉善政的一道丰碑,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的最好注解,是清风镇江的基因密码,也是奋力书写“镇江很有前途”大文章的精神力量。

2022-07-0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04278.html 1 3 永远的菜铭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