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蒋须俊 董盛盛
本报记者 栾继业
正值水稻插秧季,6月16日,在丹阳市珥陵镇中仙村朱甲庄一方由种粮大户唐黎明承包的农田上,一台智能插秧机以及5种不同品牌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平整的水田里来回驰骋,伴随着轻巧迅捷的插秧机驶过,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整整齐齐插到了田里。同时,一种黄色颗粒配方肥料也被均匀地施于秧苗一侧,施肥深度达到4-5厘米。作为农机绿色化应用的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正在该市大力推广。
说起这项技术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的好处,唐黎明如是告诉记者,以前水稻施肥要在秧苗栽插后不久进行撒施,整个水稻生育期至少要施4-5次肥料,现在只要1-2次配方肥就搞定了,亩用量也不多,大大减少了大户种田的用工量,节约了成本。“这几年通过机插秧侧深施肥的不断示范推广,农场的水稻侧深施肥在一次性完成插秧、施肥作业后,直至稻子生长后期添加一次穗肥,水稻产量较不使用深施肥田块稳产甚至增产,还减少了肥料用量和施肥人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真是省肥省工又增效。随着插秧机施肥装置的不断改进和无人驾驶侧深施肥插秧机的使用,今年夏种我们农场大面积运用这一新技术的面积将达1000亩。”
水稻侧深施肥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也是农业农村部确立的十大引领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在水稻机插秧时,配套侧深施肥装置同步完成开沟、施肥、覆泥等作业,实现在秧苗侧深处定位、定量、均匀施肥,具有化肥使用总量少、施肥次数少、肥料利用率高、作物高产稳产等特点,是化肥减量增效重要技术之一。丹阳市水稻测深施肥技术推广走在全省前列,从2017年在延陵和珥陵两镇开展水稻侧深施肥试验和示范推广以来,截至去年底,丹阳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项目区面积达到5000余亩。通过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机械化、一体化作业,不仅起到“减肥、减药、减人工”的作用,还实现了水稻的精准施肥和增产增收。较传统习惯施肥,水稻侧深施肥每亩能节省肥料20%-30%,从而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田养分利用率。
今年夏种,丹阳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5.5万亩,其中水稻机插率力争达到85%以上。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科科长鲁秋忠介绍,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已将侧深施肥插秧机推广纳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考核中。该市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机艺融合等措施,已初步形成了适合自身区域特点的推广发展模式。目前,丹阳市侧深施肥插秧机保有量已达120余台,按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的要求,丹阳市两年内要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320台,今年计划新增120台,在省级每台补贴5000元的基础上,该市对于购置省补目录内的侧深施肥装置且每台年作业量达到100亩以上的,给予每台3000元的作业奖励。
珥陵镇珥城村飞云家庭农场已连续多年自主运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过去由于是抛撒式施肥,农田肥料利用率低,特别是其中氮肥过量,还会造成水源污染。如今,机插秧施肥一体化带来的技术革新,让我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省工节本之路上越走越宽了。”韦云龙说,这几年每到插秧季节,他农场的两台侧深施肥机作业“订单”不断,周边不少大户也请他开展机插秧侧深施肥。
据了解,通过侧深施肥这一农机化绿色应用技术的不断升级改进,今年夏种,丹阳市项目区水稻侧深施肥示范推广面积将达8000亩,加上部分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自发运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丹阳水稻侧深施肥面积将达到12000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