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3日
第06版:评论

区域一体化中的五个坚定不移

华翔

■摘要

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东莞坚定不移打造平台载体、塑造核心功能、抓牢实体产业、深化规则对接、推动强心强核。

区域一体化发展,周边城市高手林立,我们如何比学赶超、展现作为?这几日,查嘉兴的城市发展材料,却无意中看到了上海华略智库的文章《区域一体化中的“镜像城市”:东莞能够给嘉兴带来哪些启示?》,其内容从东莞、嘉兴在各自区域一体化中的城市角色比对开始,以东莞的实践为例,向嘉兴提出了可行的路径建议。文章是写给嘉兴的,却当是对我们任何一座欲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的城市都有学习借鉴意义。

繁枝茂叶且不谈,只说最核心的东莞实践。文章写道:“东莞在推进大湾区建设、特别是与毗邻超(特)大城市的同城化进程中,除了项目化、程序化的对接之外,还get到一些秘诀,而这也许就是东莞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起势的关键所在。我们经过深入分析,将之概括为‘五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打造平台载体。东莞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始终将平台载体作为基础依托。平台载体既是区域一体化的主阵地,又是后续功能塑造、产业发展、规则对接、强心强核的总集成。有了平台载体,地处广深之间的东莞才能避免过路效应,将“流”变“留”。因此,东莞明确了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平台载体,集中精力推进开发建设。

其中,松山湖作为莞深同城化的平台载体,承接深圳的资源和功能。在成功将华为终端从深圳招引至松山湖之后,连带着也把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吸引到了这里。截至2020年,松山湖已吸引8590家企业、80000多名创新人才,成为“科创湖区”的典范,也成为同城发展的典范。北部水乡功能区作为莞穗同城化的平台载体,定位于“湾区融通中心、岭南创意水乡”,以“5G+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力求率先承接广州的资源和功能,努力打造成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等。这其中,我们更当留意,面向不同城市的同城化平台载体,其定位与承接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二是坚定不移塑造核心功能。东莞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始终将功能塑造作为前提。东莞不仅仅考虑“广深有什么、东莞借什么,广深缺什么、东莞补什么”,更是将自身置于整个大湾区进行功能谋划,考虑大湾区乃至国家需要什么、东莞能做什么,通过塑造核心功能,跻身大湾区的C位。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东莞在广深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将自身定位于科创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应用的角色,还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攀登。在此基础上,东莞进一步提出打造“一廊两核三带多个节点”的创新发展空间格局,覆盖东莞全域,将东莞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名城,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三是坚定不移抓牢实体产业。东莞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始终将实体产业作为核心。从“三来一补”、贴牌生产,再到如今的自主创新“造船出海”,东莞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和核心竞争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东莞智造、东莞品牌转型,逐步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跃升为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实力参与者。

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周边区域“高大上”的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东莞不为所动,锚定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积极创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相继实施了“科技东莞”工程、“机器换人”计划、“倍增计划”等举措,借助经济周期,淘汰了一批低端落后的企业,引进了一批创新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项目,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20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从具体的城市分布来看,东莞仅次于深圳列第二位,共有78家制造业企业入围。

四是坚定不移深化规则对接。东莞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始终将规则对接作为关键。具体到对接的城市,则又有细节不同。东莞之于广深,仍处于同一个省,规则对接的壁垒更少。因此,在与广深的对接中,东莞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重点是对其政策的变动进行及时跟进。而东莞与香港的对接,需要跨越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法律、不同的货币,规则对接的难度更大。因此,在与香港的对接中,则是以滨海湾新区为平台载体,创新与香港合作开发的体制机制,更注重建立对接港澳、接轨国际的高水平开放规则体系。

五是坚定不移推动强心强核。东莞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始终将强心强核作为支撑。东莞自身的城市版图本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块状经济,尽管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但是面对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就显得力不从心。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东莞在2011年就提出要高标准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之后又进一步明确了“分区统筹、强心育极、融入湾区、对接广深”的空间战略,努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对冲虹吸效应的“反磁力中心”。此后,又提出构建“中心引领、廊道支撑、片区协同、节点开花”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实施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强心战略,以期进一步提升都市核心区的首位度,强化高端资源集聚发展。

学习东莞的这些实践,以及文章中对嘉兴的建议,我们亦有了五点有感而发:

其一,打造平台载体是个好抓手,一是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发力点,二是能够快速形成有机功能联系。其二,唯有谋划塑造出自身的核心功能,才能于区域一体化中立足,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其三,实体制造业,什么时候都必须坚守、夯实。其四,规则衔接,方能进一步破解区域融合发展的制度壁垒。其五,再一体化也不能丢了自身,做大做强自己的中心城区吧!

2022-06-13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99497.html 1 3 区域一体化中的五个坚定不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