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勇
本报通讯员 高光治
她是活跃在校园里的“普法明星”,她是奋战在办案一线的“铿锵玫瑰”,她手持法律利剑,维护公平正义……她就是京口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陈舟远。
从检6年来,无论身处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她始终坚守初心、恪尽职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业务能力,书写着“铁肩担道义 热血铸忠诚”的青春故事。
以梦为马,追求极致
2015的夏天,陈舟远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考入京口区检察院,实现了从学生到检察新人的转变。穿上庄严的检察蓝,胸前熠熠生辉的检徽,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工作伊始,她被安排承担部门内勤工作。在一次次数据统计、一篇篇调研报告、一份份工作总结的陪伴下,陈舟远逐渐熟悉了检察业务、摸索到了工作方法,从一开始的“蹒跚学步”慢慢变得“应付自如”。
2018年下半年,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开展,陈舟远开始作为检察官助理协助办理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多类案件,无论是日复一日地案卡填录,还是协助检察官提审、讯问、开庭,她都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你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不仅是陈舟远的口头禅,也是她的办案理念,“参与办案的过程既是履职,也是自己接受磨炼、走向成熟的过程。”
在一茬茬如流水的卷宗和办公桌上早已被翻烂的笔记本、一本通、小红书的默默陪伴下,她努力以“求极致”的标准办理每一起案件、完成每一项工作,逐渐从一名“检察新兵”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以笔为戈,传递力量
6年的法学专业教育加上6年多的一线办案淬炼,让陈舟远不仅拥有了精湛的业务能力,也锻炼出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归纳总结能力。无论是信息、宣传还是调研,她都是当之无愧的“一把好手”。
她喜欢将工作经验总结为信息材料,与同事们分享;也时不时地将自己工作中发现的小故事、小感动通过宣传报道的方式分享给更多的人。2018年4月,她还作为全省优秀青年检察官代表参与了央视《今日说法》节目录制,对热播剧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读,在全国观众面前当了一次“公益普法人”。不仅如此,她还将自己所学的法学理论与办案中获得的实务经验相结合,撰写了多篇调研文章,多次被江苏省法学会年会论文集收录。
都说案例是检察业务工作的镜子,工作中,陈舟远十分注重总结提炼办案中的好经验、好做法。2021年5月,她在全市检察机关案例撰写竞赛中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绩,并被列入参加全省检察机关案例撰写竞赛的集训名单。在紧张的备赛期间,她针对自身语言表述的逻辑性、精准性上还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制定备赛计划,保证复习科学高效。
在最后的比赛中,她与来自全省各业务条线的57名选手同场竞技,通过10小时的鏖战,最终斩获“全省检察机关案例撰写标兵”殊荣。
倾心护蕾,砥砺前行
2021年下半年,根据组织安排,陈舟远担任京口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主要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未成年人检察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四大检察的方方面面,虽然在刑检部门磨炼了多年,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怎么把未成年人普法宣传工作做好?怎么把维护未成年人公共利益做实?陈舟远一直在上下求索。
为此,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普法宣传工作新方式。她们不但依托该院“航标灯”青少年司法保护中心为广大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具沉浸式、互动性的普法模式,还将老师、家长们也请到普法课堂。2021年,陈舟远还成为全市“八五”普法讲师团的成员,她说,她将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努力织密织严未成年人保护网,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
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还未成熟,容易遭受各类侵害,陈舟远带领小伙伴们结合所办案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监督活动,一直奔跑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服务社会治理的第一线, “我想再冲一冲,再闯一闯,为守护孩子们的笑脸再努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