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勇
本报通讯员 吴未未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句容法院人民法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三个面向”和“三个便于”的原则,立足地域特色,以化解纠纷、服务群众为根本,大力推进人民法庭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法治护航。
始终坚持执法办案
句容法院积极发挥人民法庭根植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依法妥善审理好乡村各类纠纷,坚持把案件质量放在首位,把案结事了作为目标,严格审限管理、健全审判监督、提升审判质效。丁庄葡萄是句容市特色农产品,是国家地理标志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产品。
为保护好丁庄葡萄这一优质农产品品牌,维护好葡萄种植户们的权益,不断提高司法惠民服务水平,句容法院联合市中院开展“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活动,法官们与葡萄种植联社代表、种植户代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市中院民三庭法官对代表们提出的关于品牌经营纠纷的问题给出了专业解答,重点对侵权行为的认定、维权证据的收集及风险的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指导,告知大家要充分利用好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品牌保护意识。
3年来,句容法院人民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9306余件,审结9267件,结收案比高达99.58%。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活动,积极同辖区开展“无讼村居”创建活动,搭建庭所共建机制,坚持把非诉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每个人民法庭都聘请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积极开展诉前调解。2021年,句容法院人民法庭已调处各类纠纷500余件。
2021年7月,智力残疾三级的孙某将丈夫赵某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医疗费并尽扶养义务。得知自己被诉后,赵某在2021年8月以孙某隐瞒病情与其结婚为由,要求离婚,婚生女儿由男方抚养,女方支付抚养费。经过多次调解,案件结案了,但协议是否真正落实,残疾人孙某是否实际收到补偿款,仍牵挂着承办法官的心。案件调解结束后,经与赵某及其代理人联系,承办法官再次带着法律文书和赵某代理人一起来到孙某家中,当场将钱款一次性结清。
至此,两起案件一次性处理完毕,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效果。
保障美丽宜居乡村
深入开展“创特色、促治理、助振兴”活动,人民法庭结合自身审判工作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后白法庭结合辖区特点,确定“加强诉源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为自身服务品牌;下蜀法庭结合辖区内房地产案件较多的特点,确定把“服务购房者及房地产企业”作为自身的服务品牌;白兔法庭扎实关爱辖区内的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利益,打造出“和文化”服务品牌。
2021年6月以来,6起郭庄镇五渚坊村民起诉曲某的土地租赁纠纷引起了句容法院后白法庭法官的注意。2016年11月19日,郭庄五渚坊几十户村民都与曲某签订了《农村土地租赁合同》,租金525元/亩,每年的1月30日前支付当年的租金,但曲某仅仅支付了2年的租金,自2019年后就未再支付任何费用。村民索要无果后,多次向村委会和镇政府信访、控诉,但因曲某身在外地,避而不见,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后白法庭法官受理该系列案后,并未将问题局限在6起案件中,而是举一反三,团结协作。庭里一部分法官邀请村委会干部共同参与,积极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并对未起诉人员的名单、诉请进行统计。一部分法官向曲某联系,向其释明诉讼利弊及调解方案,最终组织已诉至法院的6名村民与曲某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现场,村民们纷纷对后白法庭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为后白法庭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