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孙铭懋 徐鹏飞 本报记者 栾继业
近日,市水利部门开展了水土保持“双提双减“专项行动,水利系统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生产等大局中心,突出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重点,以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以创新厚植发展优势、以改革激发发展动能,扎实推进全市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着建管水平和服务效能。
在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方面,围绕“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的目标,水利部门抓住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的契机,以县为单位完成“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规划修编,我市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河道管护工作的意见》,统筹资源、加强督导,全面加快农村河道轮浚和生态河道建设及管护工作。目前,全市年均疏浚农村河道土方200万立方米左右,建设农村生态河道20条以上,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生态河道有783.5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38%,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市水利局农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快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围绕“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美丽灌区的目标,统筹各级资金和涉农项目资源,系统推进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实施完成了以句容市北山、赤山湖和丹徒区长山三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为重点的建设任务,编制完成新一轮五个中型灌区提档升级与节水配套改造规划,启动2023年至2024年国家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工作,加快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目前,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率达到95.0%,旱涝保收田面积率达到91.7%、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达到71.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55。多年来,在我省对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我市纳入考核内容的水利指标得分均为满分,为全市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十三五”以来,水利部门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等基层热点重点工作相结合,整合项目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系统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每年实施完成市以上水土保持重点项目2到3个,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2013年的265.58平方公里下降至2020年的156.49平方公里(降幅达41%),累计已建成9个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各地还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模式:丹阳市河阳小流域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特色生态新马陵为中心,先后引进了新时代农业基地、华都生态园等农业项目,打造一园三村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形成田园综合体“接二连三”的融合效应;句容市围绕“何庄村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整体规划布局,结合“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等,打造生态宜居兼顾乡村旅游的何庄生态清洁小流域,流域内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随着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深化和纵深推进,我市以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灌排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工作为基础,统筹开展并巩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等工作成果,深入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目前,全市已建农村水利设施权责明确、经费落实,组建专业化社会化灌排服务组织187个,形成农田水利设施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及农村河道“多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