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微观基础。稳定经济必须稳住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吸纳了90%以上的城镇就业,当前生产经营遇到很多困难。要完善和强化减负纾困等政策,帮助这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防止出现大规模倒闭,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这些年,国家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2016年至2021年减税降费规模合计超8.6万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从近期各方面的调研看,在市场主体最为期待的政策选项中,减税降费仍列首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的原则,加大税费支持政策力度,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一方面,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执行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二是部分2021年到期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实施,包括: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出台一些新政策。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由10%降至5%;加大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实施精准帮扶的减税降费措施。
另一方面,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目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三分之一。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国际上对于留抵税额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即允许纳税人结转下一个纳税期继续抵扣或者申请当期退还,其中允许退还的国家或地区会相应设置一定退税条件,如留抵税额必须达到一定数额、只允许特定行业申请退税等。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是留抵税额结转到下一个纳税期继续抵扣方式。这种方式与当期退还方式相比,对企业来说增加了部分资金占用,从而增加了财务成本。2016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全面推开后,留抵税额快速增加。2019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主要是对增量部分给予退税。
综合考虑多方面情况,今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优化征缴退流程,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把纳税人今后才可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予以提前返还。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预计今年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这对市场主体来说不仅直接增加现金流,也降低财务成本。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这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信心,还能够促进消费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问题更为突出。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大、持续时间长,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要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其资金供给具有长期、大额、低息特点,要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投资、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为金融机构及时增加信贷投放创造条件。各方面要加强协同配合,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今年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推动降低要素成本。这几年,国家在推动降低企业用电、用地、用网、公路货运和港口收费等成本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今年这些政策要继续实施,有的要加大力度。要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推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二是推动降低各种收费。近些年,各类平台发展很快,对繁荣经济、促进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平台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搞“二选一”、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费过高等问题。经过这两年政府依法引导和治理,情况有明显改善,但问题依然突出。今年要继续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维护中小商户合法权益、减轻不合理收费负担。大型平台与中小商户是共生共荣关系,中小商户日子好过了,也有利于大型平台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现在一些地方财政比较紧张,就打企业主意,罚没收入大幅增长,加重企业负担,必须坚决予以纠治。要从源头抓起,抓紧清理相关违规文件,规范行政处罚事项及标准,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今年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三是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去年以来,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治理措施。今年要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加大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大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逾期占用、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严禁以各种方式方法规避及时支付义务。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限期完成。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对企业稳岗扩岗的贷款贴息、租金减免、用地优惠等支持政策,对重点群体就业的社保、见习、创业等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在此基础上,今年国家又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落实就业促进和服务政策。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加快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
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占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把促进这一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现在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有2亿人,要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三是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当前我国就业总量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需缺口达2000万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要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
四是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