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佩佩 本报通讯员 李媛
“我们润州区禁捕巡护的航线主要是沿着外江主航道,一直到焦北滩,然后从主航道线顺着夹江,再到入江口,一圈31公里……”日前,迎着仍有寒意的江风,润州区渔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邵洪生一边警惕地注视着沿途水域是否存在非法捕捞行为和非法捕捞隐患,一边指着眼前波涛滚滚的江面介绍着自己的工作范围。
每年3月之后,就是长江刀鲚非法捕捞易发、高发时期,邵洪生和同事们一刻也不敢懈怠,从1995年就开始从事渔政工作的他见证了近30年来尤其是“十年禁渔”以来长江生态的“变化曲线”。
润州区是长江禁捕退捕“一江两湖七河”227个重点县市区之一,辖区长江岸线31公里,包括了省级豚保区、市饮用水源地等重点禁捕水域,在我市禁渔防线中占据重要位置。
“2020年1月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颁布以来,我区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思路,着力推动长江‘禁渔令’落实落地,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环境。”润州区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昕介绍,自2020年禁捕退捕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后,润州区禁捕退捕工作已连续两年取得全市第一,渔民退捕和“三无”船舶整治均在全省率先完成,“可以说交出了一张很亮眼的两年成绩单。”
党建引领成为润州区打好长江禁捕持久战的“有力武器”。润州将落实禁捕退捕长效管理列入乡村振兴区委“书记领航”项目,建立了联席会议,让“三级书记抓禁捕退捕”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同时,强化编制配备,组建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政执法人员扩编为21名,9名“护渔员”被纳入公益性岗位,让禁捕退捕有了强力可靠的执法力量。
禁捕退捕,直接面对的是渔民,只有对渔民有交代,才能让这项工作落得稳、走得实。长江“十年禁渔”开始于2020年,实际上,我市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起于2019年,“当年,我市出台《关于长江镇江段全面退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为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过得好,润州建立了三级联动、结对挂钩、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退捕渔民底数清、情况明,纾困解难、就业帮扶工作有人抓、能落实。”黄昕介绍,随着退捕安置工作全面完成,渔民“拆船上岸”,润州区又开展了渔民退捕安置“回头看”,对有就业创业需求人员,提供“311”个性化服务。
此外,为巩固禁捕管理成果,震慑涉渔违法犯罪,润州区还先后开展了打击长江刀鲚非法捕捞、长江商船“清网打非”“打非断链”等专项执法行动。多部门联合执法30余次,立案查处涉渔违法案件21起、23人,警渔相互移送案件各1起。开展船网清理处置“回头看”,以焦北滩为重点,开展了长江江滩桩头残网专项清理,共清除残网3000余件、桩头8万余根,涉及江滩1万余亩;共排查、拆解废弃“三无”船舶16艘,并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确保“三无”船舶动态清零。
禁捕,功夫既在水上,也在岸上,还在“科技含量”上。“日常巡护中我们实行三班制,建立了‘15秒接听举报电话,20分钟到达举报现场,24小时沿江值守巡护’监管模式。”邵洪生介绍,2021年初,润州区正式启用了江海之门渔政水上执勤基地,9月建成和平路街道护渔队执勤点,年底前又增设姚大圩禁捕执勤点,构建了沿江全岸线20分钟禁捕处置圈。同时,不断加大禁捕经费投入,增配了一批智能化的执法装备,添置电动执法车17辆、大疆无人机2架,设立禁捕高清监控探头8个、监控室3个,并与公安、渔政监控平台联网,极大提升渔政执法的“科技含量”。
岸线变绿,水质改善,“微笑天使”江豚“曝光率”越来越高,大有成为镇江“网红”的势头……这是邵洪生眼中的长江生态变化,“去年,省淡水研究所到镇江开展试网监测,一网就有40多斤刀鱼,长江‘十年禁渔’之前,一网只有二三斤,变化非常大。”
近年来,长江刀鱼从过去最高年产4142吨下降到年均不足100吨,凤鲚、中华绒螯蟹产量也严重下降。“十年禁渔”让长江水生生物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繁殖,也为长江江豚等濒危物种的保护带来了希望。黄昕说,他相信只要将长江“十年禁渔”坚持下去,清代诗人薛时雨笔下“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江河盛景,一定会在镇江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