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旻婧
在丁卯街道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也是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她力量”。她们创新进取,践行为民初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奉献着巾帼力量,撑起丁卯板块的“半边天”。初春三月,在第112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笔者走近她们中的代表,感受她们中的“她”在平凡岗位上闪光发热,演绎着不平凡。
她,是致力团结少数民族的民警
“王妈妈,您看我包的汤圆好看吗?”日前,一位维吾尔族的小朋友举着手中的小汤圆兴奋地说,小朋友口中的“王妈妈”就是镇江新区丁卯派出所教导员、“红榴家园”园长王晓芳。为了更好地让少数民族同胞在镇江体会到幸福感和融入感,丁卯派出所立足新区、辐射全市,将2018年设立的“新疆人之家”升级打造为“红榴家园”服务站,由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活长大的社区民警王晓芳兼任“园长”。
1985年出生的王晓芳,扎根社区6年来,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打造“晓芳巾帼服务队”、成立“爱心妈妈团队”。王晓芳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亲和力与融入力,在“用真心换信任,用行动换真情”理念的推动下,以创新“三种常态促团结、三个尊重强融合、三项服务赢真情”的“三三”民族团结工作法,为生活在镇江的少数民族同胞解决学童上学、开办店铺、经商纠纷等一系列居住、经商、就业、就学等问题,开创了少数民族同胞服务促融合的工作新局面。
2021年7月8日,“红榴家园”服务站组织100余名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在社区医院集中接种新冠疫苗。在疫苗接种现场,王晓芳发挥精通维语的优势,向在场的少数民族群众讲解注意事项,并帮助他们申请健康码、填写个人信息。在王晓芳的热情引导下,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在场人群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
她,是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丁卯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赵馨直面困难,协助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难”任务。丁卯近10万常住人口,人员情况复杂,在外地返镇人员管控、居家隔离人员管理、进出小区人员测温检查等多项工作任务面前,40多岁的赵馨不畏艰难,带头下沉到基层网格,开展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小区门岗管控、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扎实推动各项防控工作。同时, 为了保障居家观察对象的正常生活,赵馨主动为部分困难对象代送生活用品,每日2次与居家观察户联系,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
2021年8月中旬,扬州疫情形势严峻。为缓解扬州市的压力,江苏各地接收了扬州分流出的隔离观察人员。在镇江隔离的人员中,一名30岁出头的女士,因为突然被隔离和对家乡的思念,在隔离点情绪一直较为激动,并且采取绝食等手段要求回家。赵馨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虽然这名女士冷言冷语,但赵馨还是不厌其烦地向她了解情况,并积极联系镇江市妇联和该女士在扬州的亲戚,通过连线等方式,安抚她的情绪,并带领心理辅导师一天2次为她进行疏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女士平安、健康的度过了隔离期。
她,是退而不休散发余热的人民调解员
周秀琴,今年72岁,镇江新区丁卯街道政法网格指导员,“宜调解”中心“金牌”调解员,是名老党员。她虽早已退休,但仍坚守一线,全力化解矛盾纠纷。
拆迁户孙某因补偿协议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怀揣刀具和遗书来到街道办事处大吵大闹。周秀琴赶到现场疏散围观群众后,对孙某说:“来到调解中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见孙某依然情绪激动,周秀琴将他带到调解室,让座送水。在为孙某续水时,她故意打碎了茶杯,并借用“碎碎平安”的寓意安慰对方说,“我这有个新茶杯,送给你,新杯子,新起点,希望你能冷静下来。”在周秀琴的安抚下,孙某交出了刀具和遗书,最终这起纠纷被成功化解。在周秀琴十几年的调解工作中,这样的场景对于她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惊心动魄的场景从她口中说出来是那么的波澜不惊,凭一颗真心换得一片真情,这是她一直坚守的初心。
近几来,“宜调解”中心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凡是周秀琴调解的矛盾纠纷,实现零上访、零闹事、零投诉,做到“六个满意”,即物业和业主满意、企业和职工满意、双方家庭满意、周边邻里满意、外地民工满意、地方政府满意。2021年,周秀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最美法治人物”。 (图片由丁卯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