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4日
第05版:丹凤朝阳

三个美丽传说 成就一段“折柳寄情”佳话

孙洁 管晨倩 张辉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让世人再次感受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从开幕式“迎客松相迎”,到闭幕式上“折柳相送”,特别是“折柳寄情”让人动情……

中国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亲朋好友,折柳也因此成了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

以折柳为名,以寄情为意。“先有折柳桥,后有折柳村。”这就是丹阳陵口镇折柳村的来历,这个村至今仍然流传着3个“折柳寄情”的美丽传说故事。

“折柳寄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春秋末期,越渎河上有座小石桥,河岸上到处生长着纤纤细柳,柳枝悠垂河中。当时范蠡和西施所在的越国被强吴打败,为灭吴复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并选西施以美人计进献吴国。大臣范蠡与西施互生恋情,无奈复国大计难违,遂从水路伴送西施进宫,路过此桥,难舍难离。时正值岸边杨枝柳飘,轻抚面额,范蠡折柳赠予西施,寄托相思之情,后人便把此桥唤作折柳桥。

“折柳寄情”传说之二

相传唐初,越渎河上有座“情尽桥”。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诏授雍陶为简州(丹阳古称)刺史。雍刺史上任后,时常下乡体察民情,这日来到情尽桥堍,一听桥名辞含凄惨,认为不雅。遂反其意咏诗一首:“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从此以后,情尽桥就改名折柳桥了。

“折柳寄情”传说之三

据传,古时有两将在此离别,其中一将手折河边杨柳一枝,折断后抛入河中,以示分道扬镳,后建桥以此得名,称折柳桥。折柳桥村的村名也由此而得。

现今的折柳村位于丹阳市陵口镇东南部古越渎河畔,全村共有21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村民1308户、总人口3527人,村域面积约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2亩。 近几年,折柳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丹阳市“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镇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22-03-04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84048.html 1 3 三个美丽传说 成就一段“折柳寄情”佳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