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4日
第06版:教育

丹阳市“县管校聘”改革 激发教师队伍新活力

本报讯(唐志辉 袁军辉)“丹阳市结合自身实际,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立足问题解决,突出制度建设,打通管理瓶颈,架构起‘县管校聘’改革的‘四梁八柱’,健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丹阳市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辉金说,“通过落实核定编制、引导交流、适岗竞聘、绩效考评等一系列举措,建构教师培养、流动、管理、评价、激励的生态体系,让每一位教师在适合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如今,这一理念正在丹阳市转化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

转换身份,更改新理念。丹阳专门成立市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岗位合同,将教师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打通了学校之间、学段之间教师流动的壁垒;学校与教师签订用工合同,明确每一学年工作任务、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师履职意识、服务意识。

引导交流,盘活资源。丹阳根据编办等部门下达的编制标准,兼顾班师比和生师比,按照“从严从紧”原则核定编制,最大程度盘活教师资源。核定编制后,为了确保师资配备动态均衡,出台政策积极引导,明确要求取得高级、中级职称、岗位晋升必须到农村交流3年,超编学科教师主动交流可享受量化考评加分、绩效分配上浮、优先就近安排流动等多项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适岗竞聘,民主管理。“县管校聘”改革的出发点,不是让教师“待岗”或“下岗”,也不是实行末位淘汰制,而是适岗竞聘、择优上岗。在县管校聘改革中,我市根据不同对象实际情况设定不同形式的竞聘,有直聘、中层竞聘、班主任竞聘、学科教师竞聘、后勤和教辅岗位竞聘等,竞聘还分为首轮竞聘、次轮竞聘、全市统筹,把竞聘的过程变成教师展示自己、规划教育生涯的过程。

量化考评,长效管理。丹阳积极探索、主动寻求评价教师的标准,所有学段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量化考评细则,突出工作量、工作业绩、师德表现等核心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适岗竞聘、职称评审、拔尖人才评选、评先评优、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等各类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基础教育大数据平台,对每一位校级干部、教职工实行“一人一档”,网上随机实现过程性、动态化管理。

绩效评价,优劳优酬。绩效分配是教师发展的“指挥棒”,也是教育稳定的“压舱石”,丹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绩效考核意见,将奖励性绩效和政府考核奖打包进行考核,依据学校编制情况和办学业绩,进一步拉开学校之间绩效考核差距,向进步较大、办学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学校倾斜;指导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与量化考评结果挂钩,明确工作量要求、突出工作业绩,确立“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职称改革,明确导向。职称评审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业绩、综合评价等,丹阳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审方式,打破“唯论文”明确量化考评结果运用的鲜明导向。量化考评结果在学校排名前20%、推荐为不同层次拔尖人才、获得镇江市级综合荣誉的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免笔试直接进入实绩考核环节,而且量化考评结果占材料评审得分的80%,向工作业绩突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教师倾斜。

岗位设置,多元晋升。丹阳着力于构建全市统筹、多元晋升的岗位晋升体系,将5%岗位用于奖励优秀教师、20%岗位用于主动交流教师、75%岗位根据量化考评结果组织教师评审,让优秀的教师、有实绩的教师优先晋升岗位,让“多吃苦”的教师在岗位晋升上“不吃亏”。主动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四等十级”考评晋升体系,并与校长绩效分配、选拔任用、专业发展相结合,逐步“去行政化”。

表彰激励,树立典型。从区域层面,丹阳每年根据教师量化考评、校长目标责任状考核等结果,评选年度丹阳好老师、好校长,不仅发放马相伯奖教基金,而且将专业发展、干部选拔、实绩考核等都紧密挂钩。从镇区政府层面,鼓励各镇区设立奖教基金,每年评选和奖励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仅2020年,全市用于奖教的基金达到2000多万元。

集团办学,凸显优势。在“县管校聘”改革基本解决师资结构基本合理的基础上,丹阳又进一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分别在幼儿园、小学、初中成立6个教育集团,每年下拨360万元用于教育集团专项经费。紧扣“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积极推进大教研、大培训、大流动工作,让师资水平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实现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帮扶共建、特色共显、质量共优”,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优质的资源。

2022-02-24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82793.html 1 3 丹阳市“县管校聘”改革 激发教师队伍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