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勇
本报通讯员 吴未未
某科技公司与员工解约,人事主管电话中告知员工“不用来上班了”,认定为双方达成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对此不认可,认为是公司单方面解约。日前,句容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某科技公司人事主管樊某与员工赵某电话谈论工作纠纷时,赵某向樊某询问公司是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樊某说:“该说的已经说了,明天不用来上班了”。此后,赵某就离职后的赔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某科技公司认为,赵某工作中存在消极怠工,不服从管理等,电话已正式通知解除劳动合同,不存在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赵某则认为双方并未对解除合同达成一致意见,是公司单方解除,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协商无果后,赵某将某科技公司申请至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审理后裁决某科技公司应向赵某支付经济补偿金和未发工资,合计4万余元。仲裁裁决书送达后,某科技公司不服该裁决,向句容法院诉讼要求撤销仲裁。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8年6月份,被告赵某在原告某科技公司处入职,职务为技术员,月工资为一万余元。2020年12月份,原告某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樊某在与被告赵某的通话中,赵某问:“公司跟我解除劳动合同?”樊某回复称:“没有什么好说的,我已通知过你了……”樊某同时表示:“到今天,明天就不用来上班了”。该段对话有录音。此后,原、被告就各项赔偿事宜多次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期间,原告未向被告支付2020年11月至12月工资。
2020年12月底,赵某向句容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科技公司支付赔偿金、房补、年终奖、2020年11月及12月工资。2021年1月份,句容市仲裁委作出仲裁裁决书,裁决某科技公司于裁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向赵某支付经济补偿金、工资等合计4万余元;不予支持赵某其他仲裁请求。原告收到仲裁裁决书,不服该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庭审查明情况,双方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日期并无争议,对解除方式有异议。赵某提供的录音中,原告工作人员直接告知赵某不要来上班了,此后双方亦就赔偿事宜多次进行协商。故劳动合同系因原告某科技公司单方解除。某科技公司陈述赵某违反了《员工行为管理制度》及《员工奖惩管理规范》,并造成订单损失,提交有2019年及2020年的部分微信聊天截屏等。某科技公司提交的证据均系被告在工作期间就工作所进行的交流和沟通,因无法考量原告所安排的工作是否合理,仅凭聊天截图等无法直接反映被告存在消极怠工、不服从管理等。且某科技公司在庭审中亦明确其未曾就上述情况对赵某进行过处罚。
综合上述分析,某科技公司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事实依据不足,应支付赔偿金。据此,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支付原告经济补偿金、工资等合计4万余元。某科技公司不服该判决,向市中院提起上诉。最终,经二审法院主持调解,某科技公司当场一次性给付了赵某4万元,案件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