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勇
本报通讯员 朱洁
近年来,扬中法院着力打造法治教育“三个课堂”,通过送法上门、庭审公开、巡回审判,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
送法上门
打造“个性化”主题课堂
2021年12月3日上午,在扬子商业广场,扬中法院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干警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介绍宪法法律知识、解答现场群众的法律咨询,与居民“零距离”互动,让居民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宪法知识。
为切实增强基层群众法律意识,营造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浓厚氛围,扬中法院利用禁毒日、建党节、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在群众聚集地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针对不同的个体“量身定做”“法治大餐”,精准发力,才能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扬中法院准确把握普法需求,把群众需求作为普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按需普法”,着力提升普法的精细化水平。结合“暖企大走访”,发放《民商事典型案例选编》《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100条》,送法进企业;前往小学开展法治讲座,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深入开展“法官进网格”,针对农村居民最感兴趣的土地租赁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等方面法律知识,积极普法。
庭审公开
打造“沉浸式”体验课堂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响起,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日前在扬中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整个庭审现场氛围严肃、秩序井然。旁听人员认真观摩了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充分了解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这样零距离旁听庭审,就是一堂生动直观的法治公开课。”一位应邀旁听庭审的机关工作人员代表感慨地说。当天,应邀旁听的不仅有机关工作人员代表,还有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近年来,扬中法院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坚持把每一次公开庭审活动作为向社会各界和公众进行法治宣传的生动课堂。同时,通过互联网直播庭审,让更多不在庭审现场的网民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
除此之外,扬中法院还通过与媒体合作制作普法节目,挖掘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
巡回审判
打造“开放式”实景课堂
日前,扬中法院开发区法庭法官前往巡回审判点油坊镇司法所,依法对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了宣讲,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共计30余份。
巡回审判点在哪里,法律服务就送到哪里,普法功能就延伸到哪里。为减少群众诉累,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扬中法院在民事案件易发、人口聚居较为密集以及距离法庭较远的乡镇村居设立了15个巡回审判点。
2021年,扬中法院共开展巡回审判活动11次,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直击庭审现场。此外,在开展巡回审判的同时,注重做好法律咨询工作,及时准确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努力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