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邱亚
一头紧盯指标的红与绿,一头心系产业的高与低,郭升荣念兹在兹的节能工作,在产业强市的鼓点密集中依然一马当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多年在省考核中被评为“超额完成”等级,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完成起来并不轻松。一次次迎难而上,一场场闯关夺隘,一个个创新亮点,镌刻下她节能之路的履印深深。
“实施能耗‘双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求,能耗强度目标是必须确保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没有任何讨价还价、妥协退让的空间。”任职市工信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的郭升荣深知这道硬杠杠能否完成,关系到全市高质量发展全局。
产业结构偏重偏化的特征,决定了节能工作开展起来何其艰难。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郭升荣带领同事们跑遍工业企业和项目车间,坚决把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引进压缩空气商品化新模式,去年郭升荣牵头组织对36家企业的130台套空压机系统进行节能测试诊断,预计实施后年节约用电近1亿千瓦时;组织对钢铁、建材、有色等3大行业的7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全系统、全流程的节能诊断,帮助企业深挖节能潜力,促进降本增效。
作为用能大户的鹤林水泥公司一度能耗偏高。郭升荣多次现场走访,带领专家坐下来把脉问诊,督促企业开展锅炉节能改造。但企业迟迟没有动手,顾虑改造后钱是投下去了,但生产能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郭升荣结合此前其他企业改造的成功案例,向该公司列数据、谈效果、讲前景。企业思想转过弯来后,迅速实施,最终采用富氧助燃技术,完成了水泥回转窑节能改造,由此鹤林水泥年可减少用煤3%左右,折标准煤1.5万吨。企业负责人伸出大拇指真心点赞。
能源资源约束趋紧,节能降耗空间持续收窄。去年9月以来,面对能耗快速攀升的不利局面,郭升荣知重负重,主动放弃中秋、国庆假期和双休日,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不言苦,任劳任怨作贡献。其间,从事交警工作的丈夫,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扬州支援疫情防控;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儿子,意外摔伤缝了7针;而她本人也因持续高压状态,免疫力下降,出现了尿血现象。
尽管重压在肩,但她丝毫没有歇一歇的打算。她说“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事影响节能工作大局”。连续两个多月,她和同事们全身心投入到节能降耗攻坚战中。付出终有回报,去年第三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指标圆满完成序时进度,目前取得阶段性胜利。而就在不久前揭晓的评比中,基于郭升荣领衔的节能监察系统凝心聚力为实现能耗“双控”与“双碳”目标所作的贡献,镇江市节能监察中心荣膺江苏2021年度节能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不只有攻坚克难的扎实举措和果敢行动,更有改革创新的不懈探索。精心组织创建,使得镇江成功跻身全国11个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列,成为全省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唯一入选城市,并以第一名的高分通过了工信部中期评估;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组织推动制定出台市级“绿色工厂”认定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郭升荣无不事必躬亲、冲锋在前。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目前全市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18家,数量列全省第3,镇江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市市级以上绿色工厂达到83家,绿色制造渐成规模。
岁月砥砺,风雨如歌。经济高质量发展,节能降耗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置身绿色发展的赛道,郭升荣依然孜孜不倦地奔跑着,她决心用执着奋斗的一身汗赢得企业群众的真心赞,奋力跑出节能战线的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