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佩佩 本报通讯员 刘玥
市委第八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镇江很有前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曾文兵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会议精神,勇当招才引智主力军,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曾文兵表示,2021年,我市实施大学生“聚镇”计划,出台安居生活、就业创业、优选培养等18项激励政策,召开“镇等你来”人才交流大会,开展人才“聚镇”秋季引才、招才引智“镇江日”(上海)硕博人才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全市引进大学生3.86万人,其中本科以上1.9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18%;新增劳务输入基地18个,引进外来优质劳动力2.6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一连增”,惠及全市42万人。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决扛起职责使命,全力以赴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力争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曾文兵介绍,一是聚焦待遇引才。落实大学生“聚镇”扶持政策,开发1000个暑期实习岗位、3500个就业见习岗位,开展事业单位定岗特选工作,做到在镇工作有补贴、就业创业有扶持、购房安居有保障、实习见习有岗位。二是错位竞争引才留才。围绕“四群八链”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开展千企百校行、名城名校携手等招才引智活动,重点组织赴西南和东北地区、赴全国大专院校和技工院校引才,发挥城市比较优势,吸引人才扎根发展。三是编制人才地图精准招引。瞄准高校、企业人才供需两端,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产业人才招引地图”,建立健全精准引才机制,促进才企精准对接、高效匹配。
“在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方面,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力争6万人,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劳务基地20家,引进优质外来劳动力2万人。”曾文兵说,将实施基层就业服务提质行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探索在市、县两级设立职业指导专家库,在人口密集的街道(镇)、社区(村)设置“就业指导服务站”“职业指导工作室”“就业创业服务超市”,开展“一对一”定向联系、“点对点”信息推送,实行“一人一策”跟踪帮扶;健全就业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衔接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政策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就业帮扶车间、乡村振兴劳务基地、非遗就业工坊。实施服务产业保用工行动,配合“链长制”开展就业服务专员“服务联百企”活动,建立四群八链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实行干部挂钩服务;加大东西部劳务交流和技工院校对接力度,组织市内重点企业与技职院校定期对接、缺工企业赴外引进劳动力。实施“三区联动 融创发展”行动,打造社区、园区、校区联动的创业服务生态圈,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孵化效果较好的省、市级创业示范载体,进一步擦亮“创响镇江”品牌;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载体服务创业的功能,构建“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体验”多位一体、上下游产业衔接的创业新格局;全年打造2-3家市级创业示范基地、1-2家省级创业示范基地。
如何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社保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曾文兵表示,将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质量。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入开展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应保尽保;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强化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培育;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扩展行业性三方组织。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持续打造“护薪360”服务品牌,发挥根治欠薪工作专班齐抓共管作用,努力做到隐患排查全覆盖、欠薪受理全天候、维权处置全方位,“一站式”解决农民工欠薪诉求,走出一条具有镇江特色的根治欠薪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