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
第05版:丹凤朝阳

丹阳延陵镇大吕村——

六任“第一书记”接力 贫困村蝶变特产村

曾丽萍 张铁军 赵志俊 佘记其

“8年来,在镇江及丹阳六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村级集体经济由当年全镇倒数第一的贫困村,变成了声名远播的特产村……”前不久,在丹阳延陵镇大吕村村委会会议室,大吕村党总支书记谭平华汇报大吕村的变化时,“回娘家集体探亲”的六任“第一书记”们的脸上,无不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大吕村属纯农业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如今大吕村天翻地覆的变化,是镇江及丹阳两级组织部门先后选派6位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接力赛”的成果。

2013年,丹阳结合第二轮“扶村帮户”活动,对丹阳所有集体收入低于7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下派“第一书记”。8年来,镇江及丹阳两级组织部门先后选派了6名干部到大吕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一棒接一棒,让富硒梨、富硒桃、富硒米等农产品成为大吕村的代名词,走出一条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10年前,为让村民从贫困的“泥潭”拔出腿、迈开步,大吕村村委会多方考察后从外地招引了一批瓜农,决定做大大棚产业。没承想,2011年大吕村“爆炸西瓜”事件轰动全国,也重创了大吕村的种植业。2013年,首任“第一书记”雷静波带着重托到大吕村履职时,遇到了难题:“受‘爆炸西瓜’事件影响,村里原先建造的数百个大棚难以出租,数百万元的投资成本也难以收回。他认为,大吕村拥有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黑泥土,可以尝试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上任后,雷静波就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和人脉引进了一批葡萄种植大户和种粮大户,消化了闲置大棚,为大吕种植富硒稻腾出了土地空间。

第二任“第一书记”唐亚政上任后走访发现:修路,是村民们最直接的诉求。这让他找到了工作突破口:修好路,带民富。目前,大吕村完成了圩庄路及延伸段、东圩路、台庄路混凝土道路拓宽改造、绿化;完成了圩庄路、东圩路、九圩路、丹宝路等的亮化工程……

第三任“第一书记”何德军和村干部们引进并实施了生态旅游观光果园基地、有机大米生产基地、苗木苗圃基地和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的“三基一站”脱贫项目。其中,果园基地流转了15个村民小组近2000亩土地,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0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18年,大吕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大吕村集体收入达114.45万元,摘掉了“贫困帽”。

这些年,大吕村村委会流转了200多亩地,每年可产出7.5万公斤生态大米,是村集体的重要增收来源。第四任“第一书记”刘荷生发现,大吕村“三基”项目的产品销售主要靠扶贫干部,脱贫后的大吕村“造血”功能依然不足。“要推进品牌强农,为农产品广开销路,增强大吕村自我造血能力。”刘荷生在外“吆喝卖大米”的同时,积极引导、组织大吕参加各类农产品展览会和评优比赛,提升大吕村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五任“第一书记”何树军接手履职,大吕村完成了创品牌自主“造血”最后的“冲刺”。“延陵万顷洋”富硒米和“兰洋岸”大吕香米先后获得第四届(上海)大米争霸赛优质大米奖、江苏省著名品牌、江苏名牌农产品等荣誉;“润丹”富硒梨和富硒桃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和中国绿色环保产品认证证书……何树军说,越来越多的大吕农产品被买走,而非被推销掉,这是“第一书记”最大的收获,对大吕村的扶贫也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大吕村接下来可以尝试推行‘订单式种植’模式,让共同富裕路走得更稳。这项工作我来牵头……”2021年11月刚接过“接力棒”的现任“第一书记”彭斌说,他将沉下身子,继续铺就“致富路”,接力带领大吕人能致富、常致富、长久富。

2022-01-07 丹阳延陵镇大吕村——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76390.html 1 3 六任“第一书记”接力 贫困村蝶变特产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