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笪伟 谢勇 本报通讯员 谭琳 陈经纬 王聪 常文金
1.市委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
2021年4月27日下午,市委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马明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法治成为镇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马明龙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主要的成果,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要强化政治自觉,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实质,统筹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法治建设,确保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2.镇江市成立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全省首个党内法规研究机构——镇江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在江苏大学成立。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出席成立仪式并为学术智库特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成员代表颁发聘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明龙,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镇江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是中共镇江市委和江苏大学共同成立的实体性科研机构,也是全省第一家党内法规研究机构。中心主要承担党内法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效果评估、基层党内法规实施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实践;并负责培养高素质党内法规专门人才,对我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党内法规专项培训。作为立足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校地共建新样板,研究中心牌子挂在江苏大学法学院,执行机构为中共镇江市委办公室和江苏大学法学院。
3.市委政法委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6条措施
全市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导向,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聚焦企业家“急难愁盼”,市委政法委研究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打造“镇合意”服务品牌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二十六条措施》,在坚持效率优先、确保质量前提下,最大幅度缩短涉企事项办理时长,涉企信访案件处理的告知时限从2周缩短为7个工作日,办结时限从2个月缩短为1个月,累计从快办结涉企信访案件34件;全力压降企业诉讼成本,累计一次性退还企业诉讼费2190万元;审慎查封企业银行基本户,采用“活封”措施86件次;依法审慎行使逮捕权和起诉权,坚持少捕慎诉,2021年度涉企案件不捕率、不诉率均较上一年度有明显上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互联互通保护、信用惩戒宽限期、企业刑事合规、企业集中预防教育等一批行之有效的便企惠企制度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司法善意、回应企业关切,有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4.我市出台《镇江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实《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镇江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细则》(镇江市政府令〔2021〕10号)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2月1日起施行。
《细则》作为全省率先出台的市政府规章结合中央、省、市对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新部署和镇江社会治理的新形势,分为总则、网格、网格员、网格化机构、网格联动和信息化、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及附则等8个章节52条内容,对城乡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细则》创立了网格服务管理事项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化管理,明确了市、县、镇三级网格化机构工作事项,并规范了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流程。对网格员、网格化联动部门、网格化机构等主体职责均做了明确要求。
5.少年案件审判庭全覆盖
2021年5月24日,全市两级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集中揭牌,实现少年案件审判庭全覆盖。两级法院牢固树立国家责任、全面保护、特殊保护、利益优先四大工作理念,坚持审前调查、心理疏导、跟踪帮教、社会关护、司法救助、法治教育六大工作方法,全心全意挽救失足少年重拾人生,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净化失足少年心灵,用心传递司法温度。
突出工作特色,以品牌创建为纽带,用爱心和责任筑起一道犯罪预防的隔离带;强化院校共建,成立专业宣教团队,打造精品课程,百名法官进校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司法“四位一体”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广泛宣传青少年权益保护新举措,倡导树立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好风尚。
6.试点企业合规改革,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2021年,市检察院以镇江被省检察院确定为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地区为契机,推动市第八次党代会将其纳入镇江未来五年重点任务。同时,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联合工商联等9部门成立第三方监督机制管委会,出台“1+5”配套机制,并组建第三方组织专业人员名录库,在全省较早建立起较完善的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目前共对10起案件开展合规建设,对通过合规考察的企业及企业主均依法宽缓处理,最大限度释放司法善意,减少办案对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广。我市办理1起企业合规案中,积极引导企业整改,帮助完善经营管理,企业经合规建设销售额增幅191%,受到省检察院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7.我市圆满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被列为2021年度省委深改委重点工作和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我市也将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列为市委深改委2021年度工作重点。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深改委会议上通过审议,自2021年10月1日起,全市统一集中由县级以上一级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复议职责。同时,市委编办批复同意我市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设置3个处,增加9个行政编制,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新增办公用房进行了调配落实,市财政局同意将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此次改革任务把原来分散的行政复议职责整合集中起来,由本级人民政府统一行使,有利于形成职权法定、分工明确、关系顺畅、运行高效的新的行政复议工作体制和体系,实现案件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功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同时也方便当事人找准找对复议机关,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8.镇江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优化我市涉外营商环境,2021年10月25日下午,市司法局、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镇江市委员会、市国际交流中心、市律师协会共同成立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并举行签约揭牌仪式。签约揭牌仪式上,市司法局、市外办、市律师协会、市贸促会、市国交中心五方签订了《镇江市法律服务中心合作协议》。
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作为专门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围绕我市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跨境投资、国际金融与资本市场、涉外海商海事、涉外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等领域为我市参与 “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我市企业和居民“走出去”、来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人士提供优质专业法律服务。中心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交流政策、行业、企业信息,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适时安排人员互访和交流。中心同时成立涉外法律服务团,包括我市全国、江苏省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在内的精通英、法、德、俄、日、韩等国语言的143名律师加入其中,构建起覆盖全市的涉外法律服务网络。
9.全国首部跨市域轨道交通协同立法
为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所带来的制度阻隔,保障和规范宁句轨道顺利通车运营,推动南京都市圈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切实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镇江和南京两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制定出台《关于跨市域轨道交通运营和执法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经省人大2021年12月2日批准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作为全国首部跨市域轨道交通协同立法,《决定》紧抓跨市域轨道列车车厢内的管理和执法这一“小切口”,及时解决毗邻区域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不仅保障了宁句城际轨道的顺畅运行,有利于镇江特别是句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放大产业集聚“蝴蝶效应”,为城市经济的跃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区域一体化发展作出率先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类似的“小快灵”立法和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引领。
10.我市打造“家门口式”诉讼服务中心
一年来,全市法院深化跨域立案服务改革。设置“全域诉服”窗口,提供跨域立案、跨域卷宗查阅、跨域领取诉讼文书等全域一站式通办诉讼服务,累计跨域立案224件。镇江地区法院被确定为全省法院“全域诉服”“诉前委托鉴定”改革试点法院。
大力推广在线诉讼服务。为当事人和代理人提供“零跑腿”“不见面”“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诉讼服务,全市法院在线诉讼平台网上立案6926件;依托“江苏微解纷”平台诉前分流纠纷16292件;依托“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体化”平台分流道交纠纷9812件。全面应用律师服务平台,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积极面向广大律师推广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引导824名律师注册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基本实现镇江在职律师全覆盖。
(图片:张宁 陈经纬 常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