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冰心
本报通讯员 陈静
一幅幅红色故事宣传展板、一块块红色主题板报、一次次红色党史学习的校园广播、一堂堂红色主题班会课和红色宣讲、一趟趟红色寻访、一篇篇发自肺腑的党史学习感悟……为让青少年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市教育局将青少年群体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对象,紧紧聚焦“四个红色”,即红色课堂、红色活动、红色文化、红色实践,突出“三进一寻访”,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红色寻访,引导青少年立好报国之志、砥砺担当之责、成为栋梁之材。
党史学习进入课堂,党史课堂走出学校
“学史知党、学史爱党、学史忠党,我们中学生应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材、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成就更加出彩的人生……”近日,在市外国语学校的一次党史学习课堂上,市级“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该校德育处主任何通一番精彩的话语,引发全体学生的共鸣,宣讲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何通介绍,日常教学中,学校在团课、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的内容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融入课堂,但又不局限于课堂。比如,学校的体育节主题为“乐运百年风华”,将党史学习教育元素融入体育节中,全校30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坚定了广大青少年对党的忠诚,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
推动党史知识进青少年头脑,是工作的落脚点。市教育局从“全环境育人”的角度形成党史学习教育入眼、入脑、入心新局面,插上信息翅膀,打通覆盖“最后一公里”。创新建设镇江市青少年网上党史学习教育馆,让广大青少年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事件,自主进行在线观影、互动答题等,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立体化,更具体验性和吸引力。网馆依托全市研制的“镇江党史研学精品线路”、红色“青年学习社”手绘地图等信息,巧借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实景建模,让青少年“云”游四方、“线”上求学。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连云港革命纪念馆、扬中渡江文化园……市教育局组织的少年乘连镇高铁红色地标打卡研学活动走进淮安、连云港等地,中小学生们用脚步开启青少年沉浸式党史学习之路。
“我们的党史课堂搬到了实践活动中,特别有意思。少先队员是党的接班人,必须知党史、学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红领巾,心向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奋斗来报效祖国。”市实小六年级学生严令仪表示。
用小活动撬动大主题,师生共“追光”
党史知识竞赛、党史知识小报、党史主题书画、党史主题征文、党史主题志愿服务……今年以来,中山路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江苏大学的学生们走进该校,开设“红船”主题微党课,鲜活生动。“面向我们的小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融合融会,在学习内容上创新,不能就党史学党史,更不能说教式填鸭式学党史。”中山路小学副校长吴永平介绍。
为彰显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其他学科党史教育功能,我市在方式做法、内容建设等方面求新求变,打通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的堵点痛点。不仅打破学段壁垒,创新建设“1+2+4+N”思政工作联盟,以辖市区为单位,通过1所高校带动2所中学、4所小学,覆盖N个家庭与社区,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工作联盟,实现“大手拉小手,一同学党史”;还全力打造涵盖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普教、职教、特教各个类型,涉及思政、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各学科,包括主题团、队课等在内的近200节党史教育精品课,如,省镇江中学政史融合的双师课,从历史和政治双角度探讨“救国道路探索和民族意识觉醒”问题,行云流水的融合讲解,有新意、有深度。
红色寻访,让党史学习教育又“活”又“燃”
注重课内外贯通、线上下联通,大中小共学、党团队共进、家校社联动,全市打造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全要素全内容全覆盖“工作链条”。
我市党团队员代表手拉手,分别从丹徒、润州、句容出发,汇聚到赵亚夫事迹展示馆,寻访“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学习他奋斗、为民、创新的“亚夫精神”;润州区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寻访92岁老党员、抗美援朝革命战士包熙良,倾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精神;句容市崇明小学文昌校区的少先队员们,与88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英雄裔邦兴爷爷一起,抚摸抗美援朝纪念章,翻阅抗美援朝时用的笔记本,少先队员们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各地各校常态化组织“打卡家乡红色地标”活动,镇江红色文化探寻、丹徒世业洲总书记视察、南京雨花台—溧水李巷、渭南红色之旅在内的12条省内外红色研学线路。截至10月底,全市共开展各类寻访研学、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1万余场,参与76.6万人次。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英雄寻访活动,李元喜老将军讲述他抗美援朝的故事,以及赵亚夫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经历的百年峥嵘岁月,特别感动。”中山路小学学生方予珩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如明灯,照亮青少年前行之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向上、时代向前,广大镇江青少年正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用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