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第10版:西津渡

芦苇制品旧话

窝摺

□ 王晓明

沿江由泥沙冲积起来的沙洲成陆已有千年历史,形状大小不一,屡次变迁而长塌无常。从成形开始,就长满了芦苇继而成田,较大的有世业洲、征润州、江心洲等。芦苇是文人的叫法,老百姓叫芦柴,芦柴滩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芦苇除作造纸原料、编制建材、农具,另一个作用就是柴火,昔日石浮桥畔沿河有不少柴火行的芦柴、稻草堆,那是销售给居民烧锅做饭的主要燃料,农民烧土灶更少不了。

初春芦芽悄然钻出泥土,随后长满比人高的青青芦苇,秋日大雁南飞,大片雪白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起伏,芦柴滩由青纱帐逐渐成了黄金坝,老乡们用磨得锋利的镰刀,收获成捆成捆的芦柴,根据芦柴的长短、通直、粗细分成不同的捆,堆成不同的垛或装上船销往外地。芦柴可打芦席、扎芦把、编窝摺、打帘子;芦苇造纸,纸质柔软吸墨饱满;还有纸扎店用来扎制纸人纸马。芦叶可裹粽子,芦笋可以食用,芦根可药用(清凉解暑、解毒)。用芦苇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除自用还可增加经济收入,对农民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于是芦苇制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了很长的历史。

芦笆就是以芦柴做原料编制成代替木材、砖块的简易建材,可制作城市棚户区、乡村草房的芦笆墙等,昔日有专门干这个营生的称之为芦笆匠。芦笆的式样很多,紧笆是指推得紧而密的芦笆(故又称密笆),如床(垫)笆、门笆、墙笆等;以及推得较松,数支芦柴间留有一定空隙的笆,称为牛眼笆,最常见的就是代替院墙隔断的篱笆。城乡的草房墙是芦笆墙,门是芦笆门,房顶也是芦笆加茅草……因此芦笆匠成了盖房的主角师傅,有市场需求生意自然不错。

插队时我曾参加过加工芦苇的劳动。收割后的芦苇自然风干后要经过筛选、分类,然后经截段、剖秆、碾压、编织几道工序。长料打芦席、窝摺,剩下的短稍子可编芦帽,打芦席、编窝摺、芦帽虽非复杂的技术,但要短时间内掌握也非易事。我学着老乡的样子拿一把不到三寸长的剖刀自上而下一根根剖通管状的芦柴,稍不留神就会皮破淌血,没几天手指就被划破好几道口子。其实哪个剖芦柴的手上没被划破口子?手指上都缠着胶布,吃这碗饭也不容易,我体会到了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苦涩。

剖完后再拉动石滚来回碾压剖好的芦柴,压扁后成芦片供熟手编织,农妇们或蹲或坐双手灵巧地不断飞快上下翻动,很快编织成长方形,最后包角收边平整就编成芦席了。编芦帽则从帽顶起头逐次向下延伸,关键也在收边,边要收得紧密严实。还有囤粮的窝摺,如今的年轻人可能连听也没听说过,窝摺以老壮芦柴压扁后编成斜十字花纹,双面光滑,折边无毛刺,颜色黄亮,宽约35厘米,长可达10米及以上。铺开如一字长蛇阵,又像发条盘卷以绳扎之,一窝一窝的故称窝摺。农村产粮的地方就离不开窝摺,窝摺就是囤粮的组件,犹如建筑行业的钢构模板吧。

收完芦柴没多少天,一张张芦席堆叠得像小山似的,一圈圈卷起的窝摺,一顶顶芦帽就摞满了仓库,然后销往供销社。芦苇可加工的其他物品还有芦畚箕、芦花扫帚、芦花靴等。辛劳的付出总有收获,芦苇制品售罄,老乡们手捏一沓崭新的钞票,挺起了胸膛,额上的皱纹也笑开了花。此时孩子们讨要些零钱,买个糖果零食之类自不在话下。

芦苇制品的种类很多,除了制作建材和加工生活日用品外,在乡村芦柴就地取材可为瓜果蔬菜搭建架子等,甚至搭个猪圈、羊圈。

时间的流逝改变了一切,上世纪80年代价廉物美的塑料制品大量出现,逐渐取代了芦苇制品。芦苇制品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我心中它们永远有一席之地。

2021-12-1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71709.html 1 3 芦苇制品旧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