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镇地处句容西北,空间上与南京仙林、汤山、龙潭无缝对接,境内有312国道、337省道、京沪高铁、沪宁城际轻轨、京沪老铁路等交通要道。现辖凤坛、栏江、仓头、铜山、栗庄、宝华、和平、华山8个行政村,宝华花园、新城2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8万人,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形成南部山区、北部圩区、东面景区、西面城区的格局。近年来,宝华镇结合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村集体产业、蔬菜业,着力筑牢产业扶贫基础,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美丽乡村“大振兴”
摇变“度假村”
芮庄是宝华镇仓头村的一个自然村,今天我们看到的芮庄青瓦白墙,绿水环绕,一幅“世外桃源”景象。2017年开始,仓头村对芮庄废沟进行平整,全面疏浚村庄生产河道,整治河道、岸坡、村庄等环境。2018年至今,针对芮庄独特的水系环境,仓头村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化道路和基础设施,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推动芮庄美丽乡村建设。
“你们看,这条进村路,从赵桥修至芮庄村头,全长有480米。”芮庄队长毕乾跃说,“村里还有一条500米长的樱花大道,用面包砖铺设而成;一条800米的U型沟;一个15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以及村庄绿化、亮化等,都是这些年新建的,村里面貌变化大着呢”。
仓头村村干部王经纬告诉我们,2017年,仓头村委会邀请南大城市设计院,设计了针对芮庄的一套规划方案。2018年政府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对芮庄进行整体基本设施建设,把这些基础设施弄好之后,芮庄就有样子了。
据了解,仓头芮庄自然村区位近南京,北临栖霞,地势较为平坦,水塘众多,多是较为优美的景观,而且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基础良好,再加上积极开展环境优化建设,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在农业方面也形成了稻米、果品、水产三大主导产业,耕地基本已通过土地流转归至村合作社。在民宿经济的带动下,芮庄村民人均收入自2017年的21872元提升至2019年的25833元。
“我第一次来这里,本来以为农村有什么玩的,来了之后还是挺惊艳的,这里吃喝玩一应俱全,而且远离了城市的嘈杂,非常适合度假,我还给朋友推荐了这个地方,挺好的。”张大姐高兴地说道。
毕乾跃是芮庄最早开办农家乐的一批人之一,以他家为主力进行精品打造,激发全村人民发展民宿的积极性。当前已初步将芮庄打造成生态宜居的旅游度假乡村,通过芮庄美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农民创收,打响芮庄生态旅游名片。
实体经济“大突破”
托起“致富梦”
句容市宝华镇铜山村位于沪宁线以北、长江以南,走进铜山村,迎面就能感受到江南鱼米之乡的天然魅力。二十年来,铜山村凭借河塘水面资源广阔等地理优势,发展水产养殖,经历三次升级,走出一条独特的小康路。
“以前铜山村和其他村一样,以农产品种植为主,微薄的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支出,离致富还差得远,很多同乡都选择外出谋生或者找一份副业。”勇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钱勇将家乡发展看在眼里。据钱勇介绍,桐山村在没成立合作社之前,有的村民以种植农产品和养殖一些水产品为主,也出现过很多个体水产养殖户,但由于水产品养殖知识欠缺的制约,并没有做出规模,也没有很大的销量,却也拓宽了村民实干经营的新思路。不禁深思,水产的养殖是否能引导铜山村走向新的道路?
2008年8月勇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成立之初便由63户养殖户组成,包含着很多之前个体的水产养殖户和怀揣希望的新养殖户。2014年铜山村继而创立了仲友伦水产养殖基地、孙家荣龙虾专业户等六家龙虾特种养殖,为养殖户们带来了年总值近66万元的增收,用更好的方式方法带领铜山村水产养殖户们致富。如今铜山村水产养殖年产鱼、虾、蟹、鳖等各类水产品近55万斤,总产值600多万元。合作社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优化管理和养殖方法,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户们的生活质量也因为合作社的组建显著提高,口袋中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
“从事水产养殖业后,我们的收入至少翻了两倍。”铜山村调解主任、治保主任王成福看似缓慢的话语中包含着肯定和激动,提及家乡的水产养殖,他的话语中满是自豪,“我是铜山村众多水产养殖户中的一员,在没成立水产合作社之前,鱼塘都是分包给农户,精养密度不高,还有不会科学养鱼,产量低。自从2008年8月份成立了勇诚水产合作社以后,鱼塘承包1100亩,带动63户承包户,走科学养鱼路线。以前亩产只有两三百斤,自从有了合作社,亩产一般都在700-800斤。镇政府还经常会联动合作社一起为养殖户免费提供一些养殖技术并辅导鱼病的防治工作,常常引导养殖户们学习科学的养鱼新技术,并且安排镇农服务中心领导养殖户们去往成功的养殖基地参观,学习更好的新技术并加以推广,在养殖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环保及循环的生态理念。每年的1月份至4月份都会组织养殖户们采购优等的鱼饲料、优等的鱼种和新鱼种,为养殖户有效缩减成本。现在鱼鳖混养,基本上亩产在1300斤左右。”
近些年傲人的收益成绩吸引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户加入合作社,目前已有近100户从事水产专业养殖,这些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财富让铜山村百姓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方向。
社会民生“大改善”
编织“菜篮子”
栏江村位于宝华镇北部,与南京市栖霞区龙潭新城接壤,是宝华镇北片地区对接南京市的桥头堡。一直以来都是以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效益低。随着周边城市化发展,人口居住量加大,对瓜果蔬菜的需求也随之加大。栏江村抓住这次机遇,转型传统农业生产种植模式,发展新型高效农业,种植蔬菜大棚,提升经济效益。
目前,栏江村有3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250个蔬菜大棚,种植蔬菜、玉米、莲藕、茨菇、草莓、西瓜、韭菜、菌菇等,不仅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也给周边市场提供了蔬菜供应。
“我在家门口的蔬菜大棚干活,摘苗,施肥,除草,每个月工资2000元,还能够很好地照顾好家里,一举两得。”70多岁的吕平红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
栏江村农技员王欢介绍,蔬菜大棚的建设发展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充分利用村内的闲散劳动力,解决村内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蔬菜大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袋子”,栏江村大概有1600亩土地流转,一共增加村经济收入80万,到每个村民手中大概每年经济收入是550元/亩;第二个经济收入是村民通过蔬菜种植可以自产自销,收入约3000元/亩;第三个收入是带动村民劳作,每天到蔬菜大棚里种植蔬菜,日收入大概80元。
栏江村党总支书记一直强调,要抓好栏江村与龙潭港接壤的区位优势,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将更多的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按季节进行蔬菜规模化种植,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成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专业合作社,开辟生态采摘、绿色灶台体验等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打响栏江村的“名片”,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脱掉“贫困村”的帽子,不断激励村民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决胜脱贫攻坚,走向小康生活。
美丽乡村的建设,建设的不仅是美丽的乡村环境,更是要致力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获得感。宝华镇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路上,切实关注到了人民的需求,帮助农民规范生产、增收致富,带动村民就业、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奔小康的坚定决心。
(陈平 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