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马珂
本报通讯员 孙力 蔡希 陈浩
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一虹飞架,天堑变通途。
从此,镇江与扬州、淮安、连云港,将以气贯长虹之势携手相连;从此,江河潮涌,镇江龙腾长三角,将在更新的格局之中擘画未来;从此,镇江独特的区位优势,将被历史重新注解和认知。
“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连镇铁路淮镇段暨五峰山大桥通车恰是战略利好的再次叠加。战鼓催征,全市发改系统将抓住用好战略机遇,乘风破浪,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创佳绩的基础上,继续开启“三高一争”新征程。
动力释放,唱响“长江之歌”
镇江依江而建,因江而兴。然回望历史,长江一方面流金淌银,富裕了我们这块吴楚大地,另一方面因为过度开发,我们的母亲河却日益透支。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展示了镇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中的镇江担当。
我市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今年,我市出台了《2020年镇江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着力打造“5+1”工程,明确了33项任务、43个项目,全面清单化推进重点工作。
治“沉疴痼疾”——
镇江坚持“一个突出问题,一个整改方案,一个单位牵头,一抓到底落实”,环境治理攻坚战接连打响。
大江风云影视基地项目全部拆除到位,江滩湿地退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活动。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自然修复,7000多亩江滩湿地再现美丽自然风貌,如今保护区内江豚频现。
空气中的刺鼻味道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土壤的生态修复。记者在被关停整治的镇江茂源化工原址看到,经过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该地块已经成为江边“绿肺”。
在镇江,像茂源化工这样破坏生态的企业正先后被关停。土壤正在修复,矿山逐渐复绿,废水得到科学处理,大地的“伤疤”正在愈合。
据了解,目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18项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17项,剩余1项问题正按序时加快推进,2020年底将全部完成整改。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正成为市发改委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有力注脚。
抓生态修复——
今年全市扎实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全面启动。
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深入,目前已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5家,有效减少了一批污染源、风险点。
船舶港口积极推进为期1年的专项整治,长江镇江段码头全部实现靠港内河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免费接收。
全市今年已完成5家尾矿库污染防治方案制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镇江的绿色底蕴和生态家底正变得越来越厚重。
促转型升级——
近年来,镇江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坚持做“减法”,而在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产业正在辞旧布新中“脱胎换骨”,新动能新产业蓄势待发。
一批化工企业在政策的指挥棒下,不断升级转型,这既解了镇江传统化工企业“围江”的难题,同时也为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强身健体”奠定了基础。
航天航空等新兴产业企业落户镇江,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展现出了发展的无限可能。
绿色正成为镇江描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
落子布局,共享“长三角朋友圈”
连镇铁路淮镇段暨五峰山大桥通车对镇江地理空间形态重新进行了架构,无疑对镇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添加了新考题。
“连镇铁路淮镇段暨五峰山大桥通车,如同巨型杠杆,撬动了长江两岸,镇江将成为衔接苏北苏南的重要城市,成为苏北融入苏南跨江发展的重要支点,所以更好地融入长三角,提升城市影响力,加快落子布局……对镇江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发改委主任殷国兴分析认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考量着镇江人的智慧,也寄托着镇江人民的厚望。今年,我市起草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镇江实施方案》《镇江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清单》,搭建起了“1+3”的任务框架体系,并逐一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具体任务。
市发改委还与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镇江转型创新总体思路与发展路径研究》的报告,为我市下一步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持。
镇江人正将眼光放得更远,今年我市统筹谋划,牵头4项重点工作纳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20 年度工作计划。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在众多长三角会议之中,我们总能看到镇江的身影,听到镇江的声音。
镇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切入口是“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6月4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镇江市党政代表团赴南京市、扬州市考察,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7月4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南京参加宁镇扬党政联席会议,与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框架协议》等,共同建设开放共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带。
宁镇扬三市发改委(信用办)共同签署《宁镇扬信用城市联盟合作机制框架协议》,推动跨区域、跨行业信用监管联动。
聚焦产业发展,筑牢生态底色,加快体制机制运转,营造人才汇聚、高质量的“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区域,这些打破地域界线的新举措,正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极。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需要大气魄和大手笔。镇江在重点领域不断落子布局,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科技产业创新方面,镇江引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分中心,加快优质上市企业孵化,吉贝尔药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宁句城际轨道、南沿江高铁土建工程按序时推进。
公共服务合作方面,教育合作不断强化,南师大中北学院(丹阳)项目二期工程正在推进;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目前已实现与上海、浙江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共保共治联动方面,镇江与常州市共同推进涉及两市跨界河流水质黑臭问题整改,共同建立联合整治协调推进机制;落实长三角地区疫情联防联控互认机制。
镇江与上海、南京等正越走越近……
抢抓机遇,“十三五”发展结硕果
“十三五”期间,镇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凝心聚力,奋发争先,在“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强——全市经济新动能增强、新增长点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强市战略落地见效。特色产业体系持续优化,高端装备、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落地投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成验收。一批重大交通设施,一系列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航空航天领域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富——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携手”增长,民生保障日趋完善,美好生活人民共享。
“十三五”期间,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程度超过9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位列全省第一。预计“十三五”末,医疗、养老、失业等主要保险覆盖率都将保持在98%以上,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2万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生态文明特色彰显,美丽镇江如诗如画铺展于镇江大地。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263” “116”专项整治行动,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清单,推进河湖长制和“两违三乱”整治。生态文明创建成绩突出,设立生态补偿资金池,实施环境信用评价红、黑企业差别水电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化发展。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初步建成。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市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909家,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省“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高——文明城市全面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镇江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涌现出了赵亚夫等各层各类先进典型,获评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文化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率先在全省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大力实施“标准化+基本公共服务”行动,先后制定国家标准《政府服务网上运行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文化广场建设规范》《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
潮平两岸阔,风劲好扬帆。连镇铁路淮镇段暨五峰山大桥通车将极大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素的流动,极大地拓宽发展的腹地和空间……镇江人正以“跑起来”的奋进姿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