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 蕾
12月10日,我市隆重举办了“苏颂千年诞辰”纪念活动。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北宋名臣贤相,伟大的科学家,在天文学、机械传动和药物学等领域攀登上了世界高峰。苏颂原籍福建,父亲去世后迁居镇江,曾经在镇江生活过十年以上。
名臣贤相,伟大的科学家
苏颂是北宋名臣,北宋中期,中央集权制强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发展,官僚机构和军队庞大,人民负担沉重,财政不堪重负,变法派和保守派互斗,反反复复。苏颂就在这个时候踏入政坛,他23岁考中进士,和王安石同榜。然后开始到地方任职,先后在14处地方任职近19年,他兴修水利,造福民众,恪尽职守,政绩创新,勤政为民,公正廉洁;从事朝廷馆阁校勘、集贤院校理等文字工作约9年,得以博览皇家藏书,主持或参与修订《本草图经》等药书,苏颂曾任职多个职位,先后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主持研究制造水运仪象台,后又任右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苏颂一生政绩显著,为官清廉,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为民请命,安定民心;坚持原则,任人唯贤;严于执法,不树党援。
北宋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在浩瀚的古代科技星空,苏颂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之一,他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远超他的政绩。
苏颂在馆阁校勘时,有一半时间花在了参加或主持编校三部医书:《本草图经》《补注神农本草》《备急千金要方》,特别是《本草图经》一书,载药图933幅,新增药103种,载单方千首之多,全面地继承了前人的中医药成就。这些内容,一方面来自古代各种文献记载的药物成就,另一方面来自全国性的药物普查,苏颂经严格鉴别,对这次全国性的普查加以去粗取精,汰伪存真,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这本书为宋以后的本草书充实了药图,对本草学的贡献千古不朽。
在天文学和机械领域,苏颂主持研制出水运仪象台。这座费时五年半建成的仪象台,高近12米,长、宽各7米左右,把浑仪、浑象和壶漏报时装置组合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集观测与报时为一体的综合性授时天文台。
仪象台有上、中、下三层:上层是观察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体的浑象(天球仪),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报时的以水力为动力的机械装置。它兼有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随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三种功用。水运仪象台研制成功后,苏颂又以数年时间制成一台水力推动的天象仪。这一球型天象仪“大如人体,人居其中,有如笼象,因星凿窍,如星以备。激轮旋转之势,中星、昏、晓,时皆见于窍中”。此外,苏颂在完成水运仪象台后,在原来设计图纸和说明文字的基础上,修订为正式版本,付诸木刻发行,也就是《新仪象法要》,在这本书中,附有五幅星图,图上标有1464颗星,比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制的星图1022颗星多了442颗,还早了300多年,这些星图首创圆横结合画法,是保存最早的纸绘全天星图,也就是“苏颂星图”。
在科技史上,苏颂因为各种创造,一人独得七项世界第一,是中国科技史上绝无仅有的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也十分罕见。
镇江是苏颂的第二故乡
苏颂和镇江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他父亲苏绅身上。苏绅赴京赶考,往返都住在金山寺。去时在金山寺赠有“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诗句,回来又将这两句加到《题金山》中。庆历七年(1047),苏绅病逝于河阳。苏绅生前曾嘱咐苏颂,宦游在外,如果过世,遗体送回原籍,山高路远,困难重重,就近在南京到常州间择地安葬。
苏颂护送父亲遗体到京口时,正好有故人“治馆相留”,于是将父亲安葬在京岘山西北。这是苏颂的《家训诗》自注中交代的,从此,他“谋居郡中,占丹阳为乡里”。此后苏颂写里籍经常题为丹阳。如《题维摩诘像》之后署名“丹阳苏子容题”,《题右军帖》之后署“丹阳苏颂题”,《题胡考甫书华严经》编末云“元祐七年二月初七日,丹阳苏颂谨志”,这里“丹阳”指的就是镇江。
苏绅去世后,苏颂在镇江守孝两年七个月。元丰七年(1084),苏颂母亲陈夫人病逝,与苏绅合葬,苏颂同样在此守孝。从1047年迁居镇江,到1101年苏颂去世,他在镇江实际居住10年以上。
苏颂曾记载自己的居处:“予营居有年矣,初惟得一山麓,地甚窄。刁景纯学士割柳南数亩相助,其后又买十余契,方稍完。考其旧址,皆南唐林太师仁肇故园宅。”宋元志书载:苏颂宅在(乌风岭)朱方门外一里,属化隆坊。元《至顺镇江志》载:“苏公桥,在范公桥东南。”诗僧仲殊在《南徐好·苏学士宅绿杨村》中写了苏宅位置:在苏公桥旁。考古发现范公桥遗址在今天的正东路中段。
据上可以判断,苏颂宅第大体在梦溪园南,正东路北,与晚年定居镇江创作《梦溪笔谈》的沈括以及刁约的宅子相邻。苏颂宅极为普通,但藏书数万卷,原丹徒县尉叶梦得常来看书借书,得益很多。
从年满70岁那年起,苏颂多次上表请求致仕,但都未被同意。绍圣二年(1095),苏颂一年内三次上书求退。哲宗遂下诏,授苏颂中太一宫使,许任便居住。苏颂终于回到了镇江。绍圣四年(1097),哲宗终于同意苏颂致仕。1101年,苏颂病逝。据《墓志铭》载:“前薨一日,犹接对宾客,临终神色不乱。”
苏颂去世后最终葬于五州山东北。
苏颂科技创新精神影响千年
苏颂文化遗产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一直在推动关于苏颂的研究。老领导、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原会长钱永波介绍,镇江从1986年着手研究科技史料以来,对苏颂的科技成果、故宅、因胜报亲院、苏公祠、墓址和后裔等研究逐步深化,五州山净因寺(即宋因胜寺)得以重建。
镇江2018年成立了苏颂研究会,以挖掘研究苏颂科技文化成果,推动苏颂文化研究及学术交流,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以及为社会各界提供苏颂文化咨询服务为宗旨,现有会员130多名。研究会成立以来,组织了多次座谈访谈、户外寻访考察等活动。
今年,我市组织编撰出版了《苏颂精神长青——北宋著名科学家苏颂史料研究》一书,该书由国内苏颂研究泰斗管成学教授主编,一批资深的苏颂研究者参加了此书的编撰工作。这本书比较全面地收集了苏颂研究的史料,从七个方面介绍了苏颂的生平与成就。
而今年开工建设的苏颂祠也基本建成。苏颂祠位于五州山净因寺。苏颂父母去世后,他奏请将因胜寺作为功德院,从此寺名即为因胜报亲寺(或因胜报亲院),后来并建有魏国公苏颂祠,乾隆年间改名为净因寺。净因寺曾作为苏氏家庙,苏颂祠选址于此理所应当。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穿过挂着“宋相魏国公苏颂祠”牌匾的大门,进门一眼看到的就是苏颂的铜像,其人神态庄严,目光深邃,仿佛宇宙星光尽在其中。进门左手边即苏氏宗祠,墙上有苏绅、苏颂、苏轼、苏武四幅画像,苏氏源流及主要分支,苏颂箴言,崇本堂苏氏家训等。除了祭祀功能和展示祠寺历史渊源、苏氏源流和族谱,也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而右手的苏颂纪念馆也已完成建筑部分,只待完成内部装饰与布展。
苏颂千年诞辰,由镇江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了规模宏大的纪念活动。来自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技史专家,苏颂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苏氏宗亲代表齐聚镇江,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继承和发扬他的科技创新、勤奋为民、公正廉明精神,古为今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当下,弘扬苏颂的科技创新精神,意义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