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8日
第11版:全面小康·乡村标杆

戴庄:发展生态农业 走绿色发展道路

现代生态农业是什么样的?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给了人们最好的答案。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虫吟蛙鸣、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白鹭翱翔,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全国“时代楷模”、镇江农科所原党委书记、所长赵亚夫介绍,“山顶、陡坡生态脆弱,以修复、保护为主,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缓坡旱地,发展果树、茶叶、畜禽养殖,建设林、草、畜旱地生态系统;山脚山冲、岗塝水田,发展粮食、蔬菜、畜禽,建设水、稻、菜、草、畜水田生态系统。”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坐落于江苏茅山山脉中部,总面积约10.3平方公里,耕地7000多亩,岗坡地占70%,地势高亢,地块零散、落差大、土壤瘠薄,灌溉困难、望天收,水利工程成本很高,遗留欠账多。

2006年,戴庄学习参考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的做法,把村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有机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生物多样性农业,取得了一定成绩。村民的生活由解决温饱提高到初步小康,成为江苏省农业比重较大的、经济薄弱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合作社是全国第一批示范社,村是全国文明村,村党委是省基层优秀党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戴庄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戴庄始终坚持落实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十多年来,除了遵循自然规律、努力恢复传统农业的做法,重视培育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种植、养殖技术,修复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外,同时还采用了对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手段,创新形成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这与原来高投入、高产量,但是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模式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与一般有机农业主要着眼于不用农药、化肥,寻找替代品的做法也不完全相同。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培育生物多样性,修复、改善本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产出更多的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

挖掘地方品种潜力,引进适应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选用资源节约型品种,如引进“越光”水稻品种,利用它生长期短、病虫害轻、需肥量少、特优质的特点,取得了亩纯收入2000元的高效益,还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休养生息;再如,选用耐粗性强、母性好、产仔(蛋)率高、特优质的畜禽品种苏禽1号以及梅山猪亲本的杂交猪等。

提倡多元化种植养殖,农牧结合(农渔结合),间、套、混作等。如生态林选用了常绿树、落叶树、阔叶树、针叶树及其混交林等多树种混种;经济林果有茶园、果园、长山核桃、绿化树种等,林下种草,放牧鸡、鹅等食草畜禽。

以小流域为单元,按丘陵不同地貌类型,相应培育出不同的农业生态类型。如山岗郁郁葱葱分布着多种类树种组成的生态林,林中成群栖息着数十种鸟类,经常有蟒蛇、野猪等出没,初步形成森林、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仿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缓坡地分布着蓝莓、杨梅、无花果、猕猴桃、甜柿、桃等果树及薄壳山核桃、茶和绿化苗木等经济林,林下生长豆科、禾本科牧草,发酵床畜禽养殖大棚散落其间,鸡、鹅、羊群自由觅食,正在形成经济“林果+草+畜禽”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山下的冲田,夏季生长有机水稻,水稻收获前套种绿肥紫云英,绿肥田放牧鹅、羊,已基本形成“稻+草+畜禽”有机农业生态系统。

山上到山下,各具特色的三类农业生态系统交错融合一起,完整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丘陵山区小流域生态景观,显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推广农作物健康栽培技术、家畜家禽健康饲养技术,促进生育健壮,提高生命力,增强免疫力,减轻病害,提高品质和产量。

合理降低作物种植密度。比常规密度约低30%—40%,通风透光、植株健壮、病虫害轻、品质提高。适当控制作物栽培的氮肥用量。如水稻栽培用绿肥、微生物发酵醋糟有机肥作基肥,不施分蘖肥、穗肥。微生物发酵床养殖畜禽、合理降低畜禽饲养密度,增大畜禽运动量、注意饲料的清洁卫生,增加粗饲料、控制精饲料用量等。

第三,在环境友好前提下采用现代先进农业机械、装备、设施,建设生态型高标准现代化农田,提供作物、畜禽及各类天敌生命体的更适宜生存条件。

水稻已14年大面积不用化肥农药;已经有8500亩农林用地采用了以上生物多样性农业新技术。加上村庄绿化和苗木种植,全村林木覆盖率已经超过50%,水域面积占10%,稻田湿地面积占20%。大范围有山有水有森林,为培育生物多样性、修复保护改善生态系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定期来村做生物多样性监测,稻田生存有分属10纲31目的130种小动物,邻村常规栽培田却只找到20多种,相差6倍。生物链高端的鹰类也经常在上空出现,近几年多次发现野生娃娃鱼、野生猕猴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不使用化肥,种植绿肥,大量增施富含有机质、微生物的醋糟有机肥,接种枯草芽孢干菌、土著菌等微生物菌种,避免了一般畜禽粪肥的抗生素、重金属污染,稻田土经过4年增施醋糟微生物有机肥后改良成了菜园土。促进土壤小动物、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迅速增多,丰富了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加速了土壤改良,低成本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度提高了土壤地力和农业自然生产力。对比数据表明:水田连续5年有机栽培较常规栽培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4.4%,土壤氮、磷、钾也有9%—16%的增加。

随着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推广,农业自然生产力和农业整体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大幅上升,戴庄村农民2019年人均纯收入3.1万元,比十年前常规栽培时高出6倍。原来低于句容全市平均22%,现在已经高出25%。而且与一般乡村以非农收入为主不同,农业仍然是戴庄村重要收入来源(40%以上)。2019年有机大米亩纯收入2000元,高于常规栽培4—5倍,种有机果蔬亩纯收入0.5万—3万元,鸡、鹅每只150元,羊每头1500元,猪每头2500元。

随着南京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村里有序引导劳动力、土地流转,帮助有条件的小农户向职业农民过渡,全村有机水稻种植户已由10多年前的800多户减少到130户。全村现有适度规模种植户50多户(其中水稻28户),每户管理面积50—100亩,他们种植了全村65%的农田,户年纯收入基本都达到七八万元以上。

5年内有可能发展到70—80多户,有机种植全村80%以上农田,年户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赶上大多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或附近城镇大多数的一般居民,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今年以来,天王镇“做好‘戴庄经验’的推广工作,最新下发的《关于党建引领“戴庄经验”推广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上,该镇明确以学精神、学内涵,定目标、定课题“两学两定”方式在全镇全面复制推广“戴庄经验”。

“学精神是号召全镇党员干部以时代楷模赵亚夫为榜样,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天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奔跑’贡献力量。”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戴庄经验”的内涵是绿色发展、共同富裕,核心措施是加强党的领导,办好合作社。在这轮“戴庄经验”推广中,天王将重点学习戴庄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多元服务新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做强生态循环新农业;坚持双招双引,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村社结合,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坚持强村富民,实现共同富裕新愿景“五大内涵”。

在深入学习、准确把握“戴庄经验”内涵和精髓的基础上,天王还将立足各村实际,重点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完善村社合一标准化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化水平、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力争2020年底,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创成“五星”合作社党支部1个,“四星”合作社党支部2个,培育“新时代领航好书记”2名,确保各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当年增加10万元以上,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确保“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不返贫。(谈德演)

2020-12-0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09828.html 1 3 戴庄:发展生态农业 走绿色发展道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