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8日
第08版:全面小康·宜居镇江

从国华中学的精神传承, 看碧桂园教育扶贫的“润物无声”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百年目标。一朝梦圆,需要百倍的努力。在“精准扶贫”里,“教育扶贫”是斩断穷根的利器。教育既能扶志,也能扶智,是阻断贫困的关键途径。在这场扶贫的“接力赛”里,一批批有识之士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金、开展乡村教师培训等措施开展教育扶贫,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向光明未来的大门。最近上映的微电影《国华的孩子们》,就讲述了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和联席主席杨惠妍捐资开办学校国华纪念中学,两代学生在国华精神感召下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慈善理念闪耀在学校石碑上

作为碧桂园“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同时为了回馈社会、纪念父兄,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和联席主席杨惠妍于2002年捐资2.6亿元兴办了国华纪念中学,这是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学校招收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建设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国华纪念中学承担所有费用,还提供助学金直至完成本科、研究生、博士等所有学业。

学校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优越,不仅建有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图书馆,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形体训练室、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功能室,音乐室、美术室、历史室、地理室等专业教室以及6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也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学校每年计划招收200名学子,每年各项日常开支超过6000万元,目前总投入已超过6亿元。

从2002年创办至今,国华纪念中学共接收了3260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目前在校学生494人,已毕业2582人,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

多少年来,国华全心全意,培养着一批批优秀学子,也改变着其后无数人的命运。国华创办人的慈善理念,刻在了学校的石碑上,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生。“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此外,杨国强另有一番肺腑之言:“立校办学的目的,是让年轻俊彦从拥有知识开始,继而拥有高尚的品格和灵魂,以建设国家和回报社会为终点。我真诚希望每一个走出‘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铭记本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价值观,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殷殷期盼,溢于言表。国华的精神也在一代代学生中传承。

国华精神,真实而有力量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在微电影《国华的孩子们》的故事开篇,王永锟在朋友圈看到支教老师杨少敏发的支教照片,让他起了捐赠的念头。在捐赠仪式上,杨少敏发现学生陈小天没有露面。家访无果,杨少敏在村口的班车上找到了陈小天。原来,陈小天在外务工的父亲已失联两个月,家里没了收入来源,境况艰难。陈小天想瞒着奶奶和妹妹去找父亲,打工挣钱。

其实,小天爸爸两个月前就生病了,但一直没有通知家人,近期病情恶化,转到了医生蔡莹所在的医院。在蔡莹和同事的努力下,手术取得成功,小天爸爸逐渐好转。就在小天计划离家出走的那天,蔡莹帮小天爸爸往家里寄了生活费,并和家人取得联系。

不同的人物,在对陈小天的帮扶上形成交集,三段看似平行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和精神坐标——国华纪念中学。他们都曾从国华纪念中学毕业,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是幸运的,也曾被校友们的故事所鼓舞,如今,也正在用不同方式,恪守母校精神,报答自己曾受到的社会援助。

王永锟是国华纪念中学09届毕业生,黑龙江鹤岗人。“国华的人真的是从土里钻出来的人。如果没有国华,这些人连钻都钻不出来。”王永锟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在深圳自主创办了斯坦德机器人有限公司,并同时上榜“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与“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

王永锟的记忆中,国华给了他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一口气跑完1万米,第一次学会在学业与社会活动中做选择,第一次学会平视自己与周围的同学,第一次为自己10年、20年、30年的人生目标做规划,第一次思考自己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从国华毕业后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王永锟的经历真实而有力量: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又成了反哺社会的人才。何谓“国华精神”,这就是“国华精神”。

创办学校教育扶贫,

这份坚持不简单

如何让国华的孩子们从贫穷的境遇走向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切还需要从最开始说起。

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出身于顺德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少年时期政府免掉了7元学费,还给予2元助学金,才帮助他读完了高中。这一经历在他的人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让他对于教育的重要、知识的力量建立起超乎常人的信仰。他深信,“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

创办伊始,国华纪念中学就确立了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核心的育人思想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着力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16年6月26日,国华纪念中学校友会、校友基金正式成立,校友会成立之际,校友会基金第一期亦筹到了60多万的款项,传递爱心,帮助学弟学妹。

实际上,在教育扶贫扶智的道路上,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做得还有很多。杨国强所创立的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十分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教育扶贫,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这十六个字生动诠释出了碧桂园的教育扶贫理念。

1997年杨国强拿出100万元,通过羊城晚报设立了以自己母亲名字命名的仲明助学金,此后一直坚持每年捐赠,后来每年捐赠额增至200万元、300万元,23年来累计捐赠超过4100万元,有1.2万余名家境困难的优秀学子获得资助。

伴随着碧桂园的不断壮大,杨国强对于公益性教育的投入也与日俱增。1997年以来,碧桂园集团及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方式,持续开展教育扶贫。如开办面向贫困群体的免费学校,包括开办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等,同时对中西部农村扶贫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此外,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还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引入名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等方式开展教育扶贫。捐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设立奖助学金、引进高端人才、资助科学研究等。2018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向清华大学捐赠22亿元,成为中国高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捐赠。

作为深耕宁镇扬都市圈、打造人居精品的碧桂园江苏区域秉承集团的公益理念,一如既往地对城市发展教育给予大量关注和支持,持续致力于儿童公益助学行动。今年8月至11月,碧桂园江苏区域联合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以留守儿童较多的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为帮扶对象,发起了“缤纷梦 益起来”系列公益活动。对学校老旧的教学楼和操场围墙进行粉刷焕新,给孩子们一个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同时,召集员工、业主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百名留守儿童的微心愿进行一对一认领,并将心愿礼物送到每一个渴望心愿达成的孩子手中。在未来,碧桂园江苏区域也将始终坚守公益情怀,铸就大爱之路!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12月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表示,剩余的贫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从目前情况看,到年底所有贫困人口将全部退出。在消除贫困的攻坚战中,教育是一股关键的力量,碧桂园的教育扶贫实践,对曾经陷入困境的学生来说,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掌握技能,的的确确改变了他们和无数个家庭的命运。在脱贫攻坚倒计时之际,社会需要更多“碧桂园”携手并进,构筑更美好的未来。(星轩)

2020-12-0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09825.html 1 3 从国华中学的精神传承, 看碧桂园教育扶贫的“润物无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