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烁 陶文琦
本报记者 孙晨飞
地处老城区的润州区和平路街道,老旧小区和安置小区较多,人口基数大、社会治理任务重、治理环境相对复杂。近年来,街道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为更好地探索建立规范化系统工作标准,今年,和平路街道将“聚力‘三规范’ 红线‘织微网’”作为书记项目,通过党群参与式治理,进一步凝聚多元主体、发挥资源优势、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和平路街道高标准建设街道集成管理指挥中心,打造线上线下工作平台,建立形成“一线两网三清单”的工作闭环运行机制,社区党组织优化网格内居民议事、三方会商以及联席会议等协商机制。根据区域范围和服务人数,对原有的89个网格进行优化整合,形成59个综合网格,并建立网格党组织,实现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双网融合”。新增9家党建联盟单位,4家社会组织,40余家商户,覆盖“两新”党组织26家,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深度合作融入社区网格化治理具体工作。
和平路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拓展联建形式,打造红色多元化综合服务队伍,构筑红色引擎,合力助推社区治理,形成多方参与、协调联动的共治格局。一泉社区党委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发挥党员中心户带头作用,共同搭建“社区梦工坊”能力建设平台,引导群众开展各类环保活动,增强绿色环保意识。金山水城社区党支部择优组建“红色管家”队伍,联合党建联盟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积极开展七大类服务,定期列出项目清单,确保“双向服务”精准对接。三茅一社区党委积极发动小区物业和热心党员志愿者,试点推行“红色楼栋”小区治理,组织建立“银龄党群议事会”“红色物业议事会”等,协商处理解决群众所急所需,不断探索小区治理新模式。(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