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周德厚 程晓东
“非常好,不仅好在理赔保障,更好的是专家上门培训指导,和我们一起管控风险,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11月9日的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作座谈会上,镇江船厂相关负责人一连几个好,表达了企业受益者的心声。
投保企业的直观感受,正是我市安责险制度探索“保险+科技+服务”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成效。自2018年启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统保项目,我市就积极推动安责险从事后理赔转向事前预防,逐渐形成“镇江模式”。尤其是在为期的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市组建新一轮共保体,特别突出了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的作用。
“前不久我们刚组织专家进入丹阳的一家企业,和企业一起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到目前为止已经排查了50多家企业。”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分公司总经理邓匀对此如数家珍。
“推行安责险制度的意义,除了为企业提供保障服务,更重要的是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作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帮助企业预防事故。”市安委办主任、应急管理局局长徐志刚表示,这项制度也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措施。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安责险统保示范项目累计受理赔案221件,赔付金额1156万元。
“保险+科技+服务”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推行,既是我市安全生产制度成果,也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成效。“一年小灶”期间,我市强化对“共性清单”常态监督、“个性清单”重点监督,形成了一系列“镇江经验”,多项制度被列入制度成果清单,在全省推广。
2019年11月26日晚,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导组第七工作组进驻镇江。我市立即启动构建“1+28+1”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体系,具体包括1个总方案、28个行业领域整治方案和1个危化品综合治理方案。随后又在省督导组的指导下补充制订现代物流、非标电动车等6个领域专项整治方案,对4个方案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了“1+28+1+6”专项整治方案体系。由分管市领导为34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总负责人,市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高位协调机制由此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市率先建立的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创新实施的“嵌入式”问责制度等,都有力促进了隐患整改、监管闭环。
以危化品分级分类监管为例。在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辖区130余家企业都被按风险等级标上了红、黄、蓝三色,并按规定的频次对三色企业开展安全检查:红色企业每2个月检查一次,黄色企业每3个月检查一次,蓝色企业上半年、下半年各检查一次,全年共需检查复查企业1200余家次。“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三色企业安全检查复查的结果,进行积分管理,量化积分考核。”新区新材料产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每家企业初始分以150分计,对发现的隐患数量及级别,按照设定的分值对检查企业进行扣分。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专项检查,共排查全市规模以上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154家。今年4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了全市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全市范围内3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共检查出267条隐患。并且,结合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督查组指导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等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工贸企业使用危化品的监管工作。
被列入省级“制度成果”清单的“嵌入式”问责制度,则借助科技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问题隐患线上办、及时办。
根据《关于监督推进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纪委监委、市安委办会同市各有关部门,常态化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小化工”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督查检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监督,同时通过科技信息化将监督更精准地嵌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了专项整治有序有力,而且精准长效。”徐志刚介绍,各相关派驻纪检组已全部接入平台终端,运用“铁脚板+大数据”,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嵌入式”监督。
制度层面的层层压实,力促隐患有效整改、迅速闭环。国务院督导组集中督导阶段交办的706条隐患和80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1-9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