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9日
第03版:要闻

“难事不难”中,小康见成色

(上接1版)村里老人越来越多,子女又不在身边,看病是个大问题。”

2018年,新区卫生部门投入40多万元,把留村的一处闲置用房,改造成标准化的卫生室。张韵等3名医生进驻,为村民提供慢病管理、日常医疗等服务,并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上门送医随访。通过与上级医院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村卫生室还负责村民的体检组织、接诊转诊,为村民构建起家门口的卫健服务体系。

空巢老人看病方便了,村居养老更具吸引力。近些年,不少留村走出去的退休人员,回到家乡安度晚年。留村之“留”,更加名副其实。

留在家乡的,还有很多孩子。

差不多每天早晨,姚桥中心小学校长孙盛,都会站在学校门前迎候学生。本学期,他更忙了。姚桥镇另一所小学刚和姚小联合成立教育集团,孙盛成为两所学校的总校长。

两所小学联合,主要因为姚小家校合育成绩斐然。作为全市首批家校合育试点校之一,姚桥小学近年通过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致力让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每天在校门口,透过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和接送人员,就能大致看出留守儿童的占比。”孙盛介绍,两所学校有相当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上下学都坐校车;有些虽然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忙于打工,早晚都难见面,孩子主要还是靠爷爷奶奶,“这类广义上的留守儿童,比例超过60%。”

弥补家庭教育缺口,姚桥小学的教师,多了许多“跨界担当”。四年级班主任张建霞,是班上每个孩子的“家庭教师”。每天放学,她和同事们轮流留在班上,陪伴部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为了家校合育精准有效,姚小还制定家访制度,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家访2名学生。“要走进留守儿童心中,先要走进他们家中。”张建霞说。

成立教育集团后,姚小经验将惠及更多孩子。目前,在教育部门政策引导下,学校正借助社会爱心,引入合唱、书法等公益教学,让乡村留守儿童享受更优质教育。

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陶伟说,2017年起,新区连续4年开展民生实事“7+2”行动,力求在家门口满足老百姓的就医、上学、文化、环境等需求。“特困家庭脱贫,空巢老人就医,留守儿童上学,当这些难事不再那么难,小康生活就有了幸福模样。”

2020-10-09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99303.html 1 3 “难事不难”中,小康见成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