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0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钱福友:择一方水土种果为业

福友家庭农场。 周迎 摄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滕士安 文琼

“你好,能早一点来吗?我下午3点多要出去摆摊卖桃子。这两天卖得不错,比前一段时间的销售量高3成。”8月以来,句容市天王镇涧北村福友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钱福友比上个月忙了许多。天气转好,也让农场的产品销售逐渐恢复,一手卖果、一手收钱的满足感与日俱增。

在毗邻天王镇干道的一处林边,苗木掩映,记者驱车沿着崭新的柏油马路从主干道一直驶向福友农场之中。不需要路标指引,道路的尽头,就是农场的小型“停车场”。钱福友戴着草帽站在屋檐下笑着说,这个停车场是为采摘的游客准备的,现在临近中午阳光辣、温度高,采摘客要到下午才会来。

黝黑的面庞,粗壮的手臂,这是52岁的钱福友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可以想象,这片占地70多亩的果园中,倾注了他许多汗水,留下了许多故事。

目光所及,记者看到了一片片长势正好的果树,有桃树、梨树还有葡萄。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众多鲜果挂在枝头,虽然套着袋子,依旧能从身边流淌的热风中,闻到浓浓的果香。

钱福友告诉记者,这片果园之前可不是这样,能够变成现在的样子,还有一小段故事。

1995年前,钱福友是个地地道道的瓜农,到处承包土地种西瓜,常常居无定所,一年换一个地方。“那时候觉得每年都要换地方,实在不方便,就想找一个稳定的地方发展种植业,最好能离家近一点。”钱福友很快就在老家附近找到了一片合适的土地。“那是村里林业队的茶园,有70亩,他们不想管,我就顺手接了过来。”

由于缺乏茶叶种植管理经验,起初几年,钱福友只能边学边做。细心的经营下,茶园收入和种瓜所得基本持平,钱福友也坚定了留下来的想法。

变化往往随着时代的脚步。2011年,受制于采茶工难找,以及茶叶销售压力增大,钱福友逐渐萌生了“转行”的想法。“那时候夫妻俩忙一年才赚3万多元,太少了,家里孩子还要上学,必须要转型。”

几经思考,钱福友将目光转向了水果种植,对于选择的原因,他想得很透。“老百姓每天都需要吃水果,这个行业不会被淘汰;而且也不需要请那么多人来帮忙,自己干就行了。”

清理茶园,引进树苗,栽种果树,2011年-2014年,钱福友日复一日忙碌,换来的就是眼前满园的果树初长成。“那几年家里没什么收入,比较困难,但一想到果子成熟后会好起来,他的信心又坚定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种选择上,钱福友有着自己的打算。“本地品种我只选择了‘野鸡红’,其他品种都是从山东引进的。面积最大的要数‘永联蜜桃’,这是我在央视广告上看到的,心里一热,就引进了。”钱福友说,果园里50多亩都是桃子,有20几个品种,其中“永联蜜桃”占了一大半的面积,而这也是果园支持采摘的原因。“由于怕小贩压价,我除了摆摊销售外,都是上门采摘销售。不像其他品种水蜜桃一捏就坏,这种‘永联蜜桃’是硬脆桃,不怕捏,而且没什么桃毛,采摘很方便。”

现在,福友家庭农场70多亩的果园中,除50亩桃树之外,还有10亩巨峰葡萄,7-8亩翠冠梨,加上树下散养的土鸡、鹅等,农场年销售额近40万元。“这个收入和在外打工差不多了,但时间可以自己掌控,更自由。”

说起今年的销售,钱福友有些感慨,之前一段时间雨水太足,水果卖得不好,从早到晚的摆摊,一天也只能卖300-400元。这几天天气好转,希望能乘着天气的热度,把销售也搞上去。

收入的增加,让钱福友更加注重水果的品质,除了施的都是鸡粪等农家肥,果树的用药也都是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未来,他还想申请绿色食品商标,不断更新老旧树种,让水果质量更上一层楼。

2020-08-2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92886.html 1 3 钱福友:择一方水土种果为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