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琼霞
本报通讯员 高涛
“自从家门口的这块空地改造成了小型健身广场(见图 高涛 摄),生活环境清新了,晚上还有地方健身,小孩也有了活动的空间。吃完晚饭小广场全是人,在新安装的路灯照耀下灯火通明,与住在城里没有什么差别……”日前,家住新区姚桥镇姚镇村左家自然村的郑大妈对家门口新改造的小型健身广场赞不绝口。
郑大妈所说的小型健身广场改造是3月底开始实施的。姚桥镇姚镇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徐杰的手机里还存着该广场改造前的照片,照片里该空地杂草丛生,私搭乱建,杂物乱放,角落种菜……与记者眼前干净整洁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徐杰介绍说,在左家自然村,这样的小型健身广场一共有三个,在村中心还有一个大型健身广场,全都是利用空闲场地改造的。
来到村中心的大型健身广场,小型舞台、形式多样的健身器材、以善行义举榜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映入眼帘。广场不远处,诸多的绿道通往附近的姚镇河,姚镇河两侧竖起了围栏,围栏周边树木花草围绕,在河水倒映下让人赏心悦目。走在绿道上欣赏姚镇河,就像在公园。“以前的姚镇河是一条黑臭河。经过整治,现在水质已经达到了三类水标准。”徐杰说。
左家村村庄环境的改变是姚镇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2019年以来,姚镇村直面老百姓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五千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疏通文卫河,对姚镇中心河、镇一河、镇二河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并由专人进行管护;对8个村民小组的道路进行硬化,硬化面积4652平方米,改造雨水管网370米,新增路灯23盏,惠及居民700余人。
广场亮了,道路通了,河道清了,还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实现长效管理,让美好的环境成为村民生活的日常,这也是村庄环境整治的最终目的。在姚镇村办公楼一楼,有一个“集成管理中心”办公室,走进集成管理中心,主题为“党建引领入网格,智能服务惠民生”的指示牌特别醒目,指示牌清晰展示了村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图及流程图,在指示牌对面则挂起一排排排电脑屏幕,好似监控中心。
“姚镇村以‘小干部大引领,小网格大治理,小飞机大视角’作为治理思路,组建以党支部为指挥部、两委干部为网格长、生产队为网格、骨干党员为网格员的网格架构。”通过网格高效运转,让企业和群众关注的河道、环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通过打造村级集成管理平台,实现127个探头、10组高音喇叭村域全覆盖,配上4架无人机巡航,大大降低了秸秆禁烧、巡河护河、安全环保、违建治理、环卫一体化、平安综治等人力物力成本,实现由“单线作战”向“一网多能”转变。
“随着群众生活环境好了,家门口大变样了,村干部走在村里底气也足了,我们做事也更有劲头了。”采访结束时,徐杰道出了心里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