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安林海
“今年夏天的雨真是太多了,菜都种不下去。”“田里的瓜眼看着要上市了,地里的土这么多天就没干过,瓜藤都烂了。”6月以来,雨水在我市徘徊,挥之不去,不但给地产蔬菜瓜果的种植带来诸多不便,更给菜农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愁容。
近日,在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的一处蔬菜基地,往日里菜满地、瓜满棚的景象不见,取而代之是一片空荡荡的田地。“别提了,雨水太多,之前种植的叶菜类蔬菜如小青菜、苋菜等,种下去长不出来,就是长出来了,也很难达到上市的要求。关键是阳光不够。”种植户祝顺祥告诉记者,“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光合作用,蔬菜没办法长,种子、肥料浪费不说,还没收成。为了止损,从7月份开始,他就陆续将田里的蔬菜全部清理干净,等着雨水过去,阳光出来之后再考虑种植。“除了叶菜类,基地里150亩西瓜也遭了殃,除了先期上市的一批之外,后面的瓜藤都烂光了,产量损失了80%。按照去年同期亩均3000公斤的产量计算,今年损失不小。”
据了解,当前我市在田蔬菜面积约8.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2万亩,品种以夏季耐热叶菜为主,兼有瓜菜、茄果类、豆类等蔬菜,部分基地已开始夏秋茬育苗,梅雨季节田间土壤持水量过高易导致植株产生生理性病害,且暴雨过后高温高湿易引发病虫害,对蔬菜生产和供应特别是叶菜均衡供应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局面,农业部门积极给菜农支招,帮助他们解决遭遇的难题。“现阶段,最关键的是尽快清沟除淤,及时清理排水沟内的杂草、枯枝、石块、淤泥等杂物,修补排水缺口,防止雨水倒灌,保障田间排水通畅。同时,要备好抽水机械,防止强降雨造成低洼田块积水过深,利用机械将积水尽快排出。此外,要尽量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减少渍害发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尽快排涝去渍的同时,要加强设施管理,对已采收结束的空棚,提早揭膜,对土壤进行淋洗,同时防止大风暴雨损害棚体;加固大棚、避雨及遮阳设施,卡紧棚膜,拉紧压膜线,定期检查并及时修复薄膜破损,更换病险部件;搭架吊蔓的露地蔬菜,注意检查加固架杆和蔓绳。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蔬菜瓜果的补救措施也不能马虎。农业专家提醒,各地农户要做到分类补救,对于受灾严重,根系已死亡的蔬菜要及时清理田园,并亩施石灰25-30公斤消毒后精细整地,准备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对于受淹不重的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可剪去黄叶、烂叶、老叶,适当中耕、培土、压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根系发育,恢复植株生长。同时,要做到补肥壮苗,及时补施氮、磷、钾肥及其他微肥,调理土壤环境,恢复土壤活力,预防土传病害的侵袭;在肥料施用上要少施氮肥,增施钾肥、生物肥和腐植酸等肥料,可适当喷洒一部分叶面肥,如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等,补充各种养分,以便提早调节、恢复生长机能,保证蔬菜正常生长。此外,要加强病虫害防控,强降雨易造成植株伤痕,若灾后高温高湿,极易造成多种病害流行,如叶菜类软腐病、黑腐病,瓜果类疫病、叶霉、灰霉病,茄果类土传性病害、根结线虫病等;灾后要针对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预防病虫害蔓延,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严格遵循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叶菜类蔬菜是蔬菜市场供应的晴雨表。为避免天气对蔬菜市场供应造成影响,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地合理安排茬口,尽快补种耐淹、耐高温能力强的速生叶菜,如苋菜、小白菜、芫荽、空心菜、木耳菜等。同时,要加强夏季安全生产,尽量采用避雨栽培、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等方式,普及推广膜下暗灌、微喷灌等技术,鼓励使用黄板、蓝板、性诱剂、迷向丝、杀虫灯等防虫技术,尽量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生物农药。此外,在施足有机基肥的基础上,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避免产品硝酸盐超标,确保蔬菜市场供应安全、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