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顾辉 谈德寅
本报记者 滕庆海
轻轻跃起,迅速扎进草丛叼出一只田鼠……在句容天王镇戴庄村一处田埂上,记者近日目睹了黄鼠狼猎杀田鼠的全过程。而这样的场景,对村民们来说司空见惯。
山上猴王归位,空中老鹰飞翔,水中大鲵戏水,戴庄生态美景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稻田里有130多种动物,比邻村高6倍。”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自豪地说。
2002年,戴庄村与镇江农科所合作,发展有机农业。他们停止使用化肥、农药,全面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采用生物之间相克作用和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山上山地部分,不开垦不破坏,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形成天然有机的生态系统;山坡旱地部分,发展林木、果树、草牧、畜牧产业,形成有机农业旱地系统;山冲水田部分,种稻、种草、种菜、养禽,形成有机农业水田系统。
产量和生产效益越来越高
戴庄农田地力显著提高。经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5提高到2.5左右,农作物越长壮实、农产品越做越生态。随着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第一年田间出现小虫,第二年有了兜虾,到了第三、第四年已经不再需要人工拔草。原来,兜虾的大量繁殖,吃杂草嫩头,杂草渐消。而蜘蛛的出现,让主要害虫稻飞虱无处遁形,虫害大大降低。
水稻田产量和生产效益越来越高。越光水稻基本上不生病;南稉5055品种亩产达550公斤,产量与常规种植相比毫不逊色,价格却是普通大米的2倍。生物多样性下,少种一季小麦,改种红花草,把鹅、羊放养进去,产出的都是有机产品,比种小麦效益高好几倍。目前,戴庄水田纯收入每亩2500元,岗坡地纯收入每亩5000元以上,比常规栽培提高了4-5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00元提高到现在的19500元,增加了7倍。
从去年起,戴庄村试种越光双季再生稻,即首次收割稻穗后留下30厘米的稻梗继续灌水、除草,长出新稻穗后再次收割,亩产提高近一半。新米8月中旬上市,后季米口感更好,终端零售价也由每斤30多元降至10元多一点(日本进口每斤48元),批发就更低。今年,赵亚夫带领团队试验稻谷抽穗时期补种技术,预计每亩能增收200斤。“亩产能到1100斤,大米市场价能降到每斤7-8元,这样种田的农户不吃亏,市民也能吃上优质大米。”赵亚夫笑呵呵地说。
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回报
戴庄村的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怎样让红火的日子持续下去?经过思索,戴庄人决定培育生物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厚俊家庭农场负责人汪厚俊尝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甜头。他家100亩的果园里,甜柿树和碧根果树下长满了黑麦草,200只大白鹅、上千只苏禽鸡在草丛中追逐觅食。汪厚俊告诉记者,别看自己养了这么多牲畜,种了这么多果树,请的帮工却不多,除了父母,长期工仅3个,去年毛收入过百万元。
原来,汪厚俊的家庭农场形成了一个生态圈:益虫吃害虫,散养的鸡鹅吃害虫,省去了给果树打农药的环节;散养的鸡鹅不需要喂食,产生的粪便是天然的肥料,省去了喂食施肥的环节。“家家都是如此,全村形成了大生态圈,产出的农产品都是天然绿色食品,卖得也好,是南京盒马鲜生定点基地。”汪厚俊说,友好地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会友好地回报给你。
戴庄村把全村的山水田林湖草看作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长年不断致力于培育生物多样性,修复受到破坏的农业生态系统。戴庄村及其周边已有8500多亩农林用地采用了生态农业新技术,其中生态林4000亩、有机水稻3000亩、有机果茶菜1500多亩。常年鸟语花香,水质清澈达到1级。戴庄村也先后获得“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被环保部核定为“有机食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