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雨水少了, 还有点太阳,桃子比之前甜多了,销售量也跟着涨了两至三成。”近日,在句容市句茅路边,福星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任玉保在果园里忙个不停,正是鲜桃上市的时节,他每天都要在田里工作7-8个小时。
从包地种桃的门外汉,到如今说起种植技术一套套的“行家里手”,岁月的沉淀,让任玉保对果树的感情日益深厚,离不开,放不下。
2003年,在外打工的任玉保回到老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准备承包土地种植果树。刚和村里签订了100亩的土地流转协议,但却因为当年粮价的“上涨”而告吹了一半。“部分村民觉得种粮更比租地更划算,就反悔了,经过村干部的协调,最终也只流转了50亩。”
虽然“起步”不顺,但并未过多影响任玉保的心情。平整土地、从市农科所引进桃树苗,果园的建设逐渐走向正轨。“引进树种的时候闹出了大笑话,从农科院引进的树种只种植了20多亩,其他地里种植的,都是看‘广告’后买的。这些树种在3-4年后,陆续出现了裂果等问题,最后全部被我砍了。”
吸取教训后,任玉保一方面求助于市农科所的专家,学习先进的种桃技术;另一方面,他外出“取经”,找到了郑州果树研究所,再次引进了几个桃树品种。“可以说,光是引进和选择主栽品种,就花费了10年的时间。”
有了好树种,加上细心栽培,到了2005年,从市农科院引进的桃树品种“拂晓”开始挂果,看着满园的鲜桃,任玉保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好收成就在眼前。“这里又闹出了第二个笑话,一开始我把采摘时间定在7月11日,谁知到时间去果园里采摘,发现很多桃子外表看起来毫无问题,但撕开皮却发现里面已经黑了,一问专家才知道,是熟过了。”任玉保说,原来,“拂晓”这个品种从7月初就有果子成熟,每棵树上都有,需要耐心去找,不然等到11日左右,有些果子就熟的没用了。“有了这个教训,我开始细心琢磨,逐渐将各个品种的成熟时间摸透了。”
2014年,任玉保的果园面积增大一倍,主栽品种也变为“拂晓”+“良缘”+“新白花”的组合,桃树面积一下子涨到了70亩。“面积大了,产量也跟着上涨,第三个笑话也随之而来。”任玉保回忆道,由于这三个品种的上市时间相对集中,遇到连续晴天,园里的桃子哗啦啦的成片成熟,销售压力骤增。同时,“新白花”和“良缘”的上市季节经常会遇到台风天气,一场雷雨交加,就是满园“落果”。“好在有农业保险,损失都能弥补一些。但我也开始找对策,再次从市农科院和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新品种,将上市周期从6月初一直拉至8月中下旬,不但丰富了品种,也减少了短期的销售压力。”
现在,一盒桃子50元,一盒“特级”桃子100元,已成为任玉保销售的规格。“以前价格不高,主要走企业单位福利渠道。但近年来,随着老客户的日益增多,销售渠道逐渐转为有真实需求的消费者。”任玉保说,本来他还担心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销售会受到冲击,没承想是他多虑了,从6月中旬开始,每天至少100盒,周末200多盒的销量,比去年还略有增加,让他喜出望外。
鲜桃销售火爆,果园里的20多亩葡萄也在“蓄势待发”。“我主栽的是‘白罗莎’,销售价格为每斤10元,不贵。其他新品种我也栽种了不少。”任玉保笑着说,现在镇江的消费者普遍喜爱阳光玫瑰,他也想将“白罗莎”的种植面积压缩一些,换种这个品种。“但有1-2个新品种已经显现出‘火’的势头,说不定就是未来的热销品种,我准备再观望一下。”
好销售需要依靠好口碑,好口碑建立在优质之上。明白这个道理的任玉保从建园之初,就几乎没用过化肥,所用药物也大都选用绿色食品标准范围内的。2019年,他不但与市农科院专家合作,建起了全程绿色防控试点,还申报了绿色食品商标。“销路不用愁,更要抓好质量,消费者信任我,我就要种出更安全,更优质的水果,让消费者吃的开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