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30日
第06版:警方

廉吏的风骨

杨斌

近读《新唐书》,读到一段和镇江有关的故事,深有感触。

这段故事是关于礼部尚书裴宽的。裴宽是河东闻喜人,景云年间,任润州参军。当时的润州刺史名叫韦诜,他正在为女儿择婿。一天,韦诜登楼远眺,发现有处宅院,几个人好像在院里埋什么东西。得知那是参军裴宽的居所后,韦诜差人把裴宽叫了过来。

裴宽解释了事情的原委。他说:“宽义不以苞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意思是,自己一定不能接受贿赂而败坏家风,不想有人送来一些鹿肉,担心自己不收,放在门口就走了。他没有办法,只得和家僮一起,将鹿肉埋了。韦诜对裴宽的人品很是钦佩,于是不顾妻子的反对,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后来,裴宽果然做到礼部尚书,成为一代廉吏。

做清正廉洁的好官,这是古往今来很多士大夫一以贯之的操守,也是他们恪守的人生信条。名,乃公器也,何可私用?更遑论欺下瞒上,中饱私囊?“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要想成为廉吏,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

在很多人眼里,官场上的迎来送往、彼此馈赠,似乎是寻常不过的事情。但在裴宽面前,所有持这种想法的人都应该感到汗颜。无法退回来人所送的鹿肉,裴宽不想因接受贿赂而败坏家风,遂和家僮一起将鹿肉埋在了后院。

这是廉吏的风骨,其间折射的其实是自律精神。自律就体现在寻常的点点滴滴之间,千万不能因为一些看似寻常的“微腐败”而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否则很可能会逐渐偏离人生的航向,驶向一条不归之路。

《新唐书》里的另一段故事,也颇为引人深思。河南尹杜黄裳召见河南尉卢坦时,对他说:“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意思是,有个官员的儿子交友不慎,荡尽家财,你何不去调查一下?卢坦回答道:“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意思是说,凡是为官清廉,虽位高权重,也不会有丰厚家产;若有家财万贯,必是剥削百姓而来。如果子孙能够守财,那是上天要使不道之家富有;不若放纵他们挥霍,将此不义之财还归于民。

卢坦的这番话,反映出的其实是广大百姓对腐败的深恶痛绝。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腐败之风一旦盛行,不仅会有损政府执政效能,有碍政府公众形象,而且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亵渎,进而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官位有大小,使命无区别。各级官员必须恪守“为人民服务”这一准则,清廉自守,进退有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人生追求和政治抱负。虽数度被贬官,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直言进谏的勇气。

尽管宦海浮沉、漂泊万里,历尽忧患的苏轼却时时刻刻以国计民生为己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为中国古代士大夫立下一座人格的丰碑。

读史可以明智,从而更好地知古鉴今。我们应当从这些前代先贤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无愧时代,无愧使命,无愧这身警察蓝。(作者系润州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2020-06-3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85303.html 1 3 廉吏的风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