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朱大智 本报通讯员 彭麒羽
本报记者 张涛 姜萍
实体化以来,综合评价进位54位;今年1-4月份,在库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8.51%;今年截至5月底,15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约65亿元……
站在实体化三周年的“高光”时刻,市委常委、镇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詹立风表示,以“阅卷”的角度,高新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要继续坚持“城市发展新空间、新兴产业承载地、创新驱动主引擎”的发展定位,奋力打造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的镇江标杆。
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好群众关心的事,让发展散发出“青草味”,把高新区建成美丽、生态和令人向往的魅力新城。
“住了几十年的江岸,将会整治成沿江生态绿地,村民故土难离的眷恋变成了发自内心的高兴”。龙门村党委书记蒋厚勤介绍,往年每当长江汛期,村里最担心的就是江小圩、八摆渡一带住在江岸边的村民,党员突击队、冲锋舟全天待命,随时准备把受灾村民“背”出去。去年区里投入5000万元对这片区域实施安居搬迁,41户受淹群众一个不少,过上了小区里的楼上生活,住得舒心就是奔小康。
美好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实体化以来,高新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级规划体系,精心谋划科技、产业和新城融合发展的蓝图,不忘用心呵护充满绿意的生态底色。安居搬迁惠民,生态修复同步推进。随着生产腾退、江堤提升、生态修复和 310亩长江岸线造林绿化项目、滨江湿地公园等项目实施,长江岸线高新区段出现了一道道生态屏障。与此同时,坚持“河长制”和“河长治”,全区水环境、水生态焕然一新。随着规划实施的团山路西段综合改造工程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陆续建成,城市功能与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完善。
“生态”逐步打造为高新区发展的名片,“硬核”服务是另一张“底牌”。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在区各部门的帮助下,丹佛斯中国区所有企业中,镇江基地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丹佛斯动力系统工作装置事业部中国区高级总监兼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现伟坚信,通过双方的合作,丹佛斯中国第二家乡市场3.0战略将在镇江基地成功落地,按照“创想工程,深耕中国,服务全球”的愿景,镇江园区将建成面向北美、欧洲和亚太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暨产品升级的全球研发中心,成为丹佛斯集团动力系统世界级研发制造“双一流”基地。
中小微企业同样享受无差别服务。“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多地考察,选择镇江高新区,起先是看中了行业赋能、人才保障和地理区位,来了后发现服务更吸引人。疫情期间,从咨询到拿证,一天全搞定,还经常有部门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正筹备开业的柯能(江苏)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宪文表示,目前公司总部落地负责营销和生产,立足镇江、面向全国,以后将把由五位博士、一位博士后为核心的技术团队也带过来。
全球化的时代,创新驱动需要高度融入世界经济,让发展更具“科技感”和“国际范”,高新区以开放的视野,主动对接前沿产业、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