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政法力量,传递政法声音。4月23日,全市政法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全市政法工作。连日来,全市政法系统深入学习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积极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着力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推进平安镇江、法治镇江建设迈上新台阶。
市公安局深入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统筹做好战疫情、护安全、保稳定、促发展工作。一是持续深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整治,全力压降道路交通事故,严肃查处群租房违法违规行为、清除治安消防隐患,突出水上加油站、危化品码头、沿江沿岸危化品仓储设施的常态治安监管,重点突出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民生目标的巡逻守控。二是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大案快破、小案多破,持续“打财断血”,紧盯“盗抢骗”,深入推进新一轮涉黑涉恶线索大核查,将暴力拆迁、非法拘禁、垄断市场、涉赌涉娼涉毒等突出问题列入专项整治,实施重拳治理。三是进一步“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切实做好下放权力承接,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以民意为导向改进工作。
全市法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执法办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妥善处理涉疫纠纷,密切关注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加强涉疫犯罪刑事审判和涉疫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落实保障复工复产措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服务民营经济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盯“积案清零”目标,聚力大要案攻坚,树立“铁案意识”,推动长效常治。深入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优化诉讼与非诉对接机制和建立“下沉一线”长效机制。三是深化司法改革,打通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审判监督管理,优化审判运行体系,完善审判人员权责清单,明确院庭长、法官审判权力和责任的具体情形,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全市检察机关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凝聚共识,强化学习,确保相关举措落到实处。一是笃学笃行新思维、新理念,全面站稳客观公正履职立场,持续深化审慎谦抑司法理念,充分履行刑事诉讼主导责任,在检察办案中跳出案件本身,考量综合因素;摆脱条文束缚,关注情势变化;兼顾社会影响,传递法治风尚,推动司法文明进步。二是持续优化精准服务,全力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继续参与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是通过对标对表找差距、提质效,大力深化精品办案,将全力以赴补足短板、聚精会神抓牢重点、持之以恒培育精品,把主责主业做实、做优、做精,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市司法局着力围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强市战略”这一主题,履责尽职,奋发作为。一是聚焦产业强市,加大“法治供给”,研究制定法治镇江建设规划,深化法治“双护航”行动。注重发挥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和律师协会作用,协同开展涉政府产权纠纷专项治理。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瓶颈,创新“法企同行”活动形式和载体,为企业并购、知识产权、招标投标等提供一揽子服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二是聚焦复工复产,强化“服务保障”。着眼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把好复工复产政府决策、政策制定的合法性“审查关”。大力实施法治体检“四进四送”活动,探索建立重点涉外企业律师工作站,对涉诉危困小微企业和困难职工的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服务需求,优先受理、快速办理。三是聚焦安全稳定,筑牢“风险防线”。加强矛盾纠纷综合化解平台实体化实战化建设,年内市县两级非诉平台全部建成运行,推动重点领域行政机关派员进驻、设点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体系,健全诉前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制定行政纠纷化解责任清单、行政裁决事项清单,深入推进律师调解工作,深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工作,完善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强化特殊人群教育管理,严格履行疫情期间重点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以法治手段助推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笪伟 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