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个人,一台3D打印机器,24小时能够完成300亩的育秧任务。”这是近日发生在位于镇江新区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的场景。这种新型的播种技术,不但具有“精准”的打印效果,其节本增效的“优点”,也让企业负责人频频“点赞”。
润果农业今年的大田水稻种植面积为1.4万亩左右,其中硬盘育秧面积2000亩,除少量田块由于地形原因采用水、旱直播之外,其余田块均采用该种3D打印技术。
如此大规模地采用3D打印,主要源于其“过人”的技术优势。
据了解,这种3D打印技术由前期水稻拌种、种子黏贴上纸和卷存三个步骤。“我们为了确保种子的品质,在打印前都采用拌种处理,提高种子的防病、防虫能力,同时还能让种子发出的根系更加壮实。”润果农业的技术总监刁粉保告诉记者,种子拌好后进行晾干,随后就能分批次倒入机器之中,通过打印机的工作,均匀的将种子粘在特殊纸张上,可以看到排布的纵横线非常清晰、整齐,人工播种远远达不到这种标准。(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