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坐落在镇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的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副总兼总工程师郭渊迎面走来。这位出生于1982年的有为青年正是第15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个与C919大飞机项目共成长的厂区,聆听了他追寻大飞机之梦的青春故事。
郭渊告诉记者,他目前主管公司技术、质量、预研和技改方面的工作。2009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航天单位,从此与 C919大飞机项目结缘。2011年,公司成立后,团队从北京迁往镇江,为了这一份事业,郭渊至今和家人分隔两地。家人刚开始不理解,到镇江工作一年后,家人才头一次来到镇江,郭渊带着爱人到新区和公司参观,给她介绍大飞机的历史、C919 项目的意义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爱人明白了郭渊对事业的梦想和追求,从此更加支持他的工作。
在产品展示区域,郭渊告诉记者,C919大飞机是我国首次在民航客机上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机型,达到了12.5%,后续新机型CR929复合材料用量将达到50%以上。
在生产车间,郭渊向记者展示介绍了产品的制造指令记录本,厚厚的记录本里记载了每个环节每个时段的数据内容以及各环节敲打的印章。“相较而言,民用飞机的产品使用件生产要求和寿命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它们的使用寿命要求是至少20年以上,我们这些记录就要与飞机同寿命保存这么久。”
当被问及产品研制中哪一段记忆最为深刻时,郭渊毫不犹豫回答是首架机的研制。“可以说我们公司是伴随、见证C919大飞机项目的诞生和成长。”公司起初处于艰难爬坡时刻,彼时C919 项目尚未正式启动,公司经营困难,郭渊等人每个月只拿1000元钱左右的薪水。2014年10月,团队接到后机身后段的紧急启动指令,中国商飞与航天海鹰成立了联合指挥部,将原本需要至少6个月的生产周期压缩到3个月,所有零部件按日计划进行配套。对此,公司团支部专门成立“青年突击队”,对这个项目任务进行攻坚。“当时我是综合技术中心的主任,除了内部生产外,还负责金属零件的外协工作。我每次出差,都会按照计划安排到各个供应商去落实计划、盯进度、解决问题。紧急情况下,甚至会背着完成的零件返回公司。那三个月是我出差最频繁,也是最累的三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时保质完成了首架机后机身后段的交付。”
2017年5月5日,C919飞机首飞成功。郭渊有幸在现场目睹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公司荣获首飞先进集体奖,而他本人也荣获了C919 首飞立功个人二等功。从此以后,公司凭着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在C919项目上承担的工作包份额越来越多,产品也越做越大,从开始的两个工作包发展到现在的四个工作包,其中三个是独家供应商,承担的复合材料份额达到了C919飞机的 40%以上。目前,郭渊还带领团队在争取C919翼身整流罩这一全新的工作包。(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