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4日
第02版:要闻

疫情之下,“智能需求”被打开

镇江企业如何借“智”转危为机?

平静的运粮河上,虹湾威鹏无人船沿着河道,以每秒6米的速度自动巡航,水面荡起了涟漪。很快,黄色小船的“双目视觉系统”锁定了目标物,几秒后,就将水面上漂浮的塑料瓶吃进了“船肚”。

这一连串利落的“清污动作”,全部由岸边的工作人员何姬祥一手遥控。“其实,我在办公室也一样能操作。”他打开了手机,视频画面中的水面环境、无人船行驶情况高清呈现。而他同时能遥控的,还有远在几百公里外、湖北十堰一家医院的一台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这台消毒机器人是我们应疫情防控需要定向研制的。”江苏虹湾威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延伟介绍,3月初下线的消毒机器人,是全国首台全向移动消毒监测云机器人,以毫米级的精度运动、雷达避障、无线充电,适应了病房内复杂的环境,有效降低了人工检测消毒的风险,提高了消毒净化效率。“不仅如此,目前我们定制研发的取水飞行器,也已经接到了订单。”

智能制造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制造设备的结合,从而诞生工作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疫情发生后,智能制造的成果,走到了人们身边。从无人咖啡厅到生产车间机器换人缓解用工紧缺,都表明“智能需求”已被打开。

润州区楼宇中的一批科技型企业,用在手订单饱满佐证了这一点。

对于机器人公司来说,过去的几个月,为他们提供了向客户展示“十八般武艺”的窗口。在慧灵科技总经理田军看来,以前人们对于机器人,尤其是服务类机器人,只是作为新奇科技产品的体验,而现在,已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它的作用。

受疫情影响,一些咖啡品牌推出了无人咖啡厅服务。因此,在慧灵科技的车间里,记者一眼就认出了无人智能咖啡机:机械臂的冲调动作整齐划一,每一步都稳稳地卡在点位上……“除了无人售卖智能咖啡机、样品检测、无人机换电池等新业态的应用场景,我们的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正以高效、低成本、模块化的方式,助力工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田军透露,从客户反馈情况来看,疫情发生后,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步伐明显加快,“正在赶制的这批机械臂订单,就是来自山东的一家企业,他们正在进行生产线的升级改造,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臂。”他以客户的生产线为例,技改后可将原先每条生产线40人的用工,降至4—5人。

正如田军所言,智能制造在工业领域更广阔的天地。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值得关注。

2月1日,我市企业大全集团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配电设备紧急增援需求,要求2月4日前货到现场。这意味着,除去1天的物流时间,从设计、生产,到质检,只有48小时。而正常的交货周期是30天。

大全智能制造“大显身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顺利完成——企业第一时间紧急集结相关人员、物资,通过ERP系统数据,结合标准化设计能力,启动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检测,最终“智慧大全”确保了电气产品顺利交付。

统计数据显示,复工复产后,我市企业率先在全省实现“应开尽开”。市工信局副局长刘荷生发现了其中的“智高点”,“一些企业之所以复工复产、达产增效迅速,关键在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他认为,从这个角度,疫情也给工业企业带来了转型的契机,随着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市招引办相关负责人则指出了产业项目招引的“新方向”,“疫情在打乱我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节奏的同时,也在重塑生产生活习惯,以5G设施基础支撑、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应用场景得到进一步强化。”他建议,制造业不妨专注新产业,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研究AI、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强化线上、无人、智能、预防等领域项目的招引。本报记者 朱 婕

2020-04-14 疫情之下,“智能需求”被打开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73454.html 1 3 镇江企业如何借“智”转危为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