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丹徒法院“两个中心”里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用一台电话、一部手机,架起当事人之间的沟通桥梁,让他们不“握手”也言和。
丹徒区非诉讼服务分中心和丹徒区人民法院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于2019年9月正式在丹徒法院挂牌成立,设有对接工作办公室、律师工作站、司法确认室、心理疏导室、研判评估室和5个专门调解工作室,受理范围涵盖婚姻家庭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物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劳动争议纠纷。
调解纠纷有妙招 物业业主和谐处
1月份调解成功41件,2月份通过电话、微信调解成功36件,3月份调解成功27件、初步达成调解协议9件。今年一季度,派驻丹徒法院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交出了这样一份亮眼“成绩单”。
“疫情期间,我们主要是通过电话、微信联系物业和业主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采用微信和支付宝转账等形式进行付款。调解过程中,我们会提醒物业公司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用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这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双方的矛盾,使得原来的一些小纠纷快速消融。”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王国梅说道。
空白合同惹争议 高效调解化纠纷
“我们这边研究了一下,同意你们的调解方案。”3月17日一早,人民调解员陈秀芹接到某建筑公司打来的电话,表示同意给付小乐7000元的工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在3天时间内顺利得到解决。
事情还得从一张空白合同说起。陈秀芹受理该案后,首先向双方询问了大致情况。小乐称,2018年8月底,他进入建筑公司工作,约定每个月工资为5000元,并签订了一份空白合同。但上班后,公司每月实发4000元,剩下的1000元到年底才集中发放。2019年9月,小乐离职,1月至8月的8000元却没了着落。但建筑公司却称小乐所述扣发工资的事实不存在,其工资标准为4000元每月,已按时足额向其支付了工资。
空白合同看似是争议的焦点,但却也是调解纠纷的“阀门”。在与建筑公司的沟通中,陈秀芹认真分析了建筑公司劳动合同用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建筑公司同意给付小乐7000元工资,双方达成调解。
诉前调解+确认 无缝对接效果好
日前,郭正英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严双妹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流程,成功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以“一站式”服务快速化解了双方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
吴某是镇江市某建筑公司负责人,自2018年开始,其公司一直向刘某供应安全网。截止到2020年3月,刘某共欠货款181540元。法院受理案件后,将案件分流至郭正英调解工作室,调解员严双妹经电话了解到两人均同意调解,于是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吴某在申请司法确认后,丹徒法院迅速对相应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裁定调解协议有效,并出具了民事裁定书。司法确认后,调解协议便具有了强制执行的效力,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刘某未按期履行义务,吴某则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本报记者 谢勇 本报通讯员 吴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