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今年的目标是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90%以上。”“渔业发展也要向生态健康前行,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设施水平。”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突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化肥减量增效、生态健康养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利用。
“去年,全市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5个,建设省市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绿色防控农产品使用面积占比达83%;全市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12.7%,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18.2%;全市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8.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2%。共清退禁养区范围内水产养殖面积320亩;全市秸秆还田占比达66.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75%;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32个,全市农膜回收率达78.57%。”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刘常珍表示,这一组组数据,是2019年全市生态农业发展交出的“成绩单”,今年我市的农业发展将朝着生态的道路继续前进。
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今年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头戏”。据了解,我市将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以能源化、肥料化为利用方向,推进畜禽粪污全量资源化利用,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节水型养殖工艺,确保2020年规模养殖场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90%以上,全市不再有设置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
提升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健康渔业。今年,我市在渔业生态健康养殖上也将下工夫。“今年将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严格按照‘三区划定’要求,加强养殖区、限养区监管,逐步转移和退出禁养区的养殖行为。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打造9个以上生态化改造示范基地,新增生态化改造面积1100亩以上。”刘常珍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还将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推广池塘生态健康养殖、工业化循环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和模式。全年新增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稻渔综合种养1200亩。“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组织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河豚、鲢、鳙600万尾以上,严格执行长江退捕规定,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保持农田绿色发展,农药化肥减量工程势在必行。今年,全市将继续推广运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和高效机械。在控减农药用量方面,全面实施病虫精准防治,加大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和推广,建设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0个,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占比达80%以上。在控减化肥用量上,计划建设耕地质量示范区8个,开展缓控释肥试验示范,集成推广一次性施肥、“一基一追”或“一基两追”施肥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95%以上,推广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点12个。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项整治行动之一,各地需要争取省市级资金,着重扶持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要强力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拓宽秸秆离田“五化”利用途径和规模,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5%。认真总结丹阳、扬中试点经验,在全市部分涉农区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示范推广“一膜两用”“一膜多用”等技术,扩大强化膜示范面积,减少地膜用量。同时,要加强与供销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覆盖全市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选择有资质的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企业,组织农膜回收、归集、运输、保管、处置的有关知识培训,农膜回收率达80%。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夏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