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莓园里春意盎然,一颗颗鲜甜的草莓正待采摘。年初受疫情影响,往年人气爆棚的草莓大棚内,今年相对冷清。3月21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逐步揭掉消费市场的“口罩”,白兔草莓采摘市场的行情也迅速“回暖”,部分草莓采摘园甚至出现了草莓生长速度赶不上游客采摘速度的情况。
“妈妈快看,有蜜蜂!”“蜜蜂这是在授粉呢,而且有蜜蜂在,证明没有打农药,我们才能吃得放心呀。”在笪小华家庭农场草莓大棚内,一位母亲边采着草莓边向孩子解释道。
记者看到,大棚内,白色的草莓花,星星点点,几只小蜜蜂在花间嗡嗡飞舞。绿绿的草莓叶片之下,生长着一个个红色的诱人的草莓果实。“蜜蜂授粉既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草莓绿色安全的‘代言人’。”笪小华说,蜜蜂对农药十分敏感,如果使用农药的话,就会出现蜂群大量死亡,所以,采摘草莓时有蜜蜂正常出来授粉,说明草莓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可以说,蜜蜂是绿色防控和草莓安全的“监督员”“代言人”。
在草莓棚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块牌子,“以螨治螨技术”“草莓定植前生物菌剂”“撒施生物菌”……“虽然我们那里的超市、水果店也有草莓卖,但是我还是愿意来白兔采摘。”来自镇江的游客朱女士说:“一来是在家憋久了,带孩子出来玩玩。二来,白兔草莓的绿色防控声名远扬,看着这些牌子,我们吃着放心。”
“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也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很多游客都是奔着这个来采摘的。”笪小华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销售困难的时候,他们的绿色防控一点也没有打折扣。“如果只打化学农药的话,一亩草莓的成本大约200元。如果进行绿色防控,成本则在700元以上。不仅是成本,防控的过程也复杂得多。就拿土壤来说,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菌发酵黄豆或饼肥埋在地里,人工成本比给草莓打药高出好几倍。”
走进白兔镇溢香园家庭农场,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前来采摘的游客自觉地分散在草莓棚里,挑选自己中意的果实。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陈丽说,最近一直宅在家里没有出门,趁着天气好,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和家人到附近的草莓园采摘草莓,享受一下春日的美好时光。
去年,草莓市场火爆,为了增加收入,农场负责人陈越决定扩大种植面积,在原有的2亩基础上,又增加了6亩的种植面积。正当她准备大展拳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年初,第一批草莓上市时,草莓采摘基本停滞。”陈越说,虽然在政府、媒体的帮助下顺利渡过了难关,当第二批草莓上市时,陈越又担心了起来,“我们草莓采摘主要依赖游客,不知道游客是否还愿意走出家门,来我们这儿采摘。”陈越说:“那时真的怀疑我们的路是不是走错了。”
为了吸引游客,她将草莓价格定在了20元/斤,是去年同期价格的一半,即便如此,她还是担心没有游客。但当3月初开放采摘园时,她的疑虑就打消了。“从来没采得这么干净过。”陈越说,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到了晚上,大棚里基本上看不见红草莓了,每天仅游客采摘收入最低都能达到2000元以上。
“我们在网上、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开通了草莓采摘预约服务。”陈越说,游客想来采摘,需提前一天预约,不然可能会空手而归。现在陈越将游客数量控制在每天60人左右,“一到晚上,我的电话、微信就响个不停,都是预约采摘的。”陈越说:“只能放这么多,再多的话我们老客户的供应就跟不上了。”早上10时20分,5辆车同时停在柏生草莓园门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游客都是来自南京江宁,是奔着她家的“当家花旦”来的。
王柏生是远近有名的草莓种植大户,种植草莓已有30余年。虽然是个“老莓农”,但他深谙草莓经营之道,质量有保证,王柏生每天接待采摘游客达到200人左右,“到了傍晚基本上整个大棚里就见不到红色的果子了。”王柏生说,为了让草莓充分生长,他选择在每周一进行“休园”,让草莓好好“缓一缓”。“让游客采半生不熟的草莓,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吗?”王柏生说。 王欣 笪倩倩 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