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4载献血52次,其中全血23次,6900毫升,机采血小板19次,25治疗量,一次次撸起袖子为生命助力加油,用一腔热血谱写了非凡的人生赞歌……他就是润州区检察院法警大队队长王义峰。他曾荣获江苏省无偿献血奉献奖,从黑龙江省嫩江县的军营到润州区检察院,从军人到法警,无论身份怎样变,王义峰始终不变,热情朴实,默默坚持。
王义峰1994年在安徽老家应召入伍。在部队,他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之后,部队每一次组织无偿献血,他都会参加。从此开启了王义峰的无偿献血路,嫩江、长春、镇江等地都留下了他撸起袖子献血的身影。
一次次的无偿献血,王义峰成了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老熟人。每次血库告急,只要一个电话,王义峰随叫随到。后来听说捐献成分血不需要间隔半年,他便开始捐献血小板。每20多天捐献一次,就像掐着点儿一样,时间到了,王义峰就往血液中心跑,又一次开始他熟悉的流程,填表登记、体检、捐献。
一次献血前的常规检查,王义峰没能通过,给他敲响了警钟。健康的身体是能够参加无偿献血的前提。为此,王义峰戒了酒,常年保持科学的作息习惯及合理的膳食,积极锻炼身体。他说:“能够坐在这里献血,我很幸福,说明我是健康的。”起初,王义峰献血的事儿,遭到母亲和妻子的强烈反对。“那时候,怕母亲和妻子担心,我都是悄悄地去,回头把献血证藏在单位。”王义峰说。现在,妻子在他的影响下,也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成了与他并肩的“战友”。单位很多同事也在他带动下,纷纷加入义务献血的行列……
这次疫情期间,王义峰不仅主动报名参加联防联控先锋队,深入社区协助疫情防控工作,听说血库告急,他主动去捐献了1治疗量的成分血。献完血,顾不上休息,王义峰又回到了疫情防控的岗位,继续摸排登记。
“我想为社会做点事。”王义峰简短而质朴的话语诠释了自己24载无偿献血的初衷。 本报记者 谢勇
本报通讯员 翁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