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丹阳市应急管理局接连开出两张“罚单”,对辖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了处罚。丹徒区则组织执法力量,对全区静电喷涂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一律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静电喷涂工艺。
近1个多月,全市关停企业8家,停产整顿16家,暂扣证照1家,累计处罚37万元;去年前11个月,全市共交办隐患455条,完成整改435条、整改率96%。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我市正动真碰硬奏响最强音。
安全严于查,筑牢“防护网”
“‘安全严于查’将为隐患排除、事故防范,构建起一道安全防护网。特别是在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需要以‘过筛子’式推进排查整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徐志刚说,抓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把隐患当做事故来抓”,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去年,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深入查找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隐患和薄弱环节,先后4次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和明查暗访工作会议,并成立8个隐患排查督导组和17个明查暗访组,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推进隐患排查。
响水“3·21”爆炸事故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启动以危化品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工作,鼓点密集。“一方面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纠;另一方面,各层各级进行拉网式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市应急管理局危化处处长许继卫介绍,企业自查隐患1281条,目前完成整改1190条;全市共查出化工企业安全隐患1万多条,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全部整改到位。
多方助力、合力攻坚形成了大排查大整治的“和声部”。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派驻纪检组、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化工安全生产专家及新闻媒体组成联合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夜查等方式,对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排查整治情况进行督查,累计曝光化工企业10家,立案处罚2起,处罚金额13万元,责令1家化工企业停用25台淘汰设备。
闭环整改,架起“高压线”
“过去,一些地方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指出来或者处罚就算结束。”一些“老安监”坦言,部分企业往往只是态度上整改,事后很可能钻空子。
然而,发现问题施以处罚,并不是安全生产督查工作的“终端”。
安全生产隐患从发现到整改销号,形成一条有效的闭环管理制度,是我市应急管理部门在安全监管中的有效尝试。(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