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分离27载以来,童先生和骆女士夫妇每天都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煎熬和痛苦。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1月14日,这对人到中年的夫妇终于盼来了魂牵梦绕的女儿丹丹。
走失之后:
“远在天边,近在淮安”
上午10时,虽已进入隆冬时节,市公安局润州分局会议室内暖意浓浓。“欢迎回家”的大红标语、在空中欢快跳跃的彩色气球,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怀抱鲜花的童先生和骆女士夫妇,还在焦急期盼之中。亲戚们举着“欢迎童丹回家”的牌子,静候在门口。一面长达10多米的横幅上写着:“时隔27年,全家的坚持,我们终于等到你”。
当丹丹慢慢走近,骆女士一把抱住女儿,失声痛哭;一旁的童先生也在不停地抹着眼泪。27年前,丹丹走失时只是个3岁的孩子,如今她已为人母。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3年5月18日。当天,3岁的丹丹在中华路一带玩耍后,再也没有回家。丹丹走失后,从事建筑工作的夫妻俩发动了上千名工友和江西老乡广为寻找,寻人启事发了上千份,但始终无果。童先生夫妇从此活在深深的自责中。
其实,丹丹是自己走丢的。时年50岁的淮安人李尧顺在镇江卖菜,注意到了走丢的丹丹;他等来等去都没人来找孩子,就将丹丹带回了淮安老家抚养。
11岁那年,丹丹有了寻亲的想法。“当时听邻居们说我是爷爷从镇江带回来的。”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找到我自己的爸爸妈妈。
团圆之时:
妈妈喂上“最甜的草莓”
2005年,15岁的丹丹独自来到镇江打工,边打工边寻亲。
“在饭店里做服务员拿到第一份工资就请同事教我上网,希望通过网络找到家人。”丹丹说。由于条件限制,不论是童先生夫妇还是丹丹本人,包括镇江警方,尽管多方努力但始终没能促成团圆。
随着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的建立,众多失散家庭得以团圆。2015年,童先生夫妇得知消息后找到公安机关求助。与此同时,25岁的丹丹也前往淮安当地的派出所采集了血样。遗憾的是,当年丹丹的血样因为某些原因没能检测成功,而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丹丹又出国务工,这一拖就到了2019年。
做了母亲之后的丹丹,更加深深体味到那份浓浓的母子情,“父母把我弄丢了,他们一定很痛心。我一定要找到他们!”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再次涌上来,2019年11月,丹丹再次前往淮安当地派出所采集血样,这一次,她的DNA信息很快被录入数据库。
2019年12月26日,润州公安分局金山派出所接到省公安厅打拐部门通知,淮安的丹丹与我市童先生夫妇DNA血样符合亲缘关系。本月7日,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淮安当地公安刑事技术部门努力下,二次比对结果出来了,双方符合亲缘关系。
“不管是20多年前的中华路派出所,还是现在的金山派出所,我们都没有放弃过寻找丹丹的努力。”金山派出所所长曲波介绍,几代民警忠于职守与爱心接力,才收获一家团圆的美好局面。
27年前,丹丹丢失前一天曾让妈妈给她买草莓。团聚现场,骆女士特意带来了一盒草莓,并亲手将草莓喂到了女儿的嘴里。“草莓一直是我最爱的水果,妈妈把草莓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好惊讶。”丹丹说,妈妈喂的这一颗草莓,是她迄今吃过的最甜的。
本报记者 杨佩佩
本报通讯员 戈太亮 沈中一 曹伦平